杜甫酒庄middot酒旅风尚最是

白癜风怎么样能控制住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07/6311310.html

春意融融,万物苏醒,盛装应和

位于四川绵竹的杜甫酒业园区

早已关不住这满园春色

三月天,风正暖,花正雅,芳草满

最是人间好时节

寻香之旅正当时

《樱花花下作·其一》

——郑孝胥(清)

非白非朱色转加,微寒轻暖殢云霞。

春风省识倾城态,只在楼西几树花。

距今两千余年的秦汉时期

已经开始在宫苑内种植樱花

古人赏樱,通常赏得是樱桃花

而今则是观赏现代栽培的各类樱花

杜甫酒业园区的晚樱开的如云似霞

粉妆玉砌的点染了园区的秀丽春光

晚樱花海浮动盈盈暗香

花团锦簇集结满树繁华

的确不负春日期待

映照出古韵风华的浪漫樱花

看似自然的杰作

实则皆是杜甫人细细耕耘的结果

也唯有杜甫园区

才能让满园樱花更多一分诗意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唐)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族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刚过去不久的惊蛰节气

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桃始开”

三月的桃花不疾不徐的舒展

每一簇都充满生机,象征美好

极具东方特色的桃花一直备受各界喜爱

桃花可谓是长盛不衰的花中翘楚

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间

都流淌着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层层叠叠的桃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

桃林遍染的极致春色

谁能不为所动?

《李花二首其二》

——朱淑真(宋)

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

无言路侧谁知味,惟有寻芳蝶与蜂。

紫叶李别名“红叶李”

陌上的春风偶遇纷繁的紫叶李

便绽放出一片“望中皆玉树”的美景

杜甫文化园里虽是“乱花渐入迷人眼”

但盛花期的紫叶李却格外淡雅素洁

不经意间流露出骨子里的诗情画意

紫叶李的自然之美与杜甫的诗歌之意

在这熙熙春光中融为一体

这份美景就更让人留连忘返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杜甫酒业园区春意正浓

海棠似锦,娇艳贵气

雅韵十足的贴梗海棠

恰到好处的盆栽造境

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杜甫人的审美之道

海棠不惜胭脂色

一片春心哪需折

贴梗海棠的学名叫“皱皮木瓜”

《国风·卫风·木瓜》中的名句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里的木瓜就指的便是贴梗海棠

我国海棠种类繁多

明代《群芳谱》中的“海棠四品”:

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

皆为雅俗共赏的名花

《江梅》

——杜甫(唐)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园区的梅花仍在绽放

未近其树,但闻暗香

开百花之先的梅花也被称作“寄春君”

(*典故出自元代龙辅《女红馀志?梅》中的

“南华封梅为寄春君。”)

中国人自古爱梅

《书经》有云:“若作和羹,尔唯盐梅”

梅最早是被用于对食物的烹调

除此之外

梅花在中国古代祭祀仪式中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宋代时期

盛行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梅花风潮”

“老梅”因苍劲之美独得盛宠

南宋时期的范成大

著有全世界第一部艺梅专著《梅谱》

《梅谱》中不仅详尽介绍了12种不同品种的梅花

还完整的描述了梅花的繁殖栽培方法

《梅谱》中对梅之美这样总结道:

“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

古今都流行赠梅

借以梅花表达自己的深情厚意

如今梅花品种各具风韵

踏青赏梅仍是人间乐事

《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

——陆游(宋)

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惟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山茶花别名曼陀罗

花色嫣红,花叶如茶

高洁傲然,气幽氤氲

因常于岁寒时节开放

山茶花得名“耐冬”

山茶花的花期持久,长达数月

送冬迎春的山茶花

让陆游都不禁感叹,为它作诗

山茶花即便经历严冬

酝酿许久的花苞依旧能够灼灼绽开

凌寒盛开的松柏之骨

艳而不妖的海红姿色

也让山茶花常被称作“花中士大夫”

(*旧时卖花行以“海红”称谓山茶花。

出自《切口·卖花》中“海红:山茶也。”)

《得舍弟消息》

——杜甫(唐)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

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姹紫嫣红醉春风

紫荆在葱郁的园区里格外绮丽

紫荆花季的如约而至

也确认了春天的气息

早春开花之际

紫荆花冠簇生于树枝与树干

而此时的绿叶尚待萌发

于是有了紫荆花挂满树枝树干的曼妙之景

远观起来“满树皆红”

所以先花后叶的紫荆又被称作“满条红”

(*知识科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紫荆花”,

其实是洋紫荆)

紫荆不但外表嫣然

还内涵深厚

它象征着兄弟友爱

“三荆”、“紫荆”都常被用于寄托手足情深

《赏牡丹》

——刘禹锡(唐)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国色天香”的牡丹可谓花中贵裔

雍容端庄,卓然独立

风华绝代,艳压群芳

唐朝人对繁茂的牡丹尤为推赏

刘禹锡夸赞牡丹的诗句被广为传颂

如今诵读

依旧能被满城洛阳花的壮丽之景深深打动

倾国,惟牡丹

“花中之王”的牡丹象征富贵吉祥

“国运昌时花运昌,太平盛世喜牡丹”

牡丹也曾被明清皇室钦定成“国花”

所谓观花知国事

如今国运昌隆

处处牡丹盛放

《山石榴寄元九》

——白居易(唐)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劚得厅前栽。

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麹尘。

泪痕裛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阑前只忆君。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相传古人见到杜鹃嘴上的红斑

便以为杜鹃花来自杜鹃鸟啼出的鲜血

杜鹃花因此得名

南唐成彦雄的《杜鹃花》就描述的这一典故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灿烂似火的杜鹃花一直颇受偏爱

对杜鹃十分钟爱的唐朝诗人白居易

毫不吝啬对杜鹃花的溢美之词

不仅为杜鹃花写下众多诗句

还不辞辛苦的千里移栽杜鹃

成就一桩美谈

春是“霁潭鱣发发,春草鹿呦呦”

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是“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春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是“桃花轻薄柳花狂,蛱蝶翩翩燕子忙”

阳春三月天,莫负好春光

品杜甫好酒,览百花万象

杜甫酒诚邀您一同赏春花

点击下方名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zp/9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