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九月回到修水,一身疲惫,两眼茫然,三心二意,四顾无人。那时起,至年秋天,整整两年,一直没有摁下生活按钮,没有找到自己的节奏。到进入高三,终于搬离家里,在学校寻得一隅以栖身,才缓慢重启生活。
校舍临近修江,青山缠着绿水,沿河建了长长绿道,名为秀水。长约十里。医院,医院十字路口。从马家洲公园至秋湖里大桥,紧临修江,一年四季,花木扶疏,风景姝丽。
我爱极这一路,冬夜下大雨,也要撑把伞出去吹冷风。到了乍暖还寒的春天,更是不堪校舍仄逼,总爱往河边走。就这样,冬天夏天,晴天雨天,白天黑夜,徜徉其间,对这路上一花一叶早已如数家珍。
一圈山茶将秀水大道的柏油路与水泥路间隔开来,一排青樟,一排绿桂间铺出一段笔直石砖步道,石子砌就的小径却任性自然,穿花度柳。马家洲至宁红大桥,多植碧桃、山樱、柳树与杜英树,斧凿痕迹重,人来车往,没啥看头。大桥西侧,十几株银杏是秋天的主色调,几棵紫薇花则为夏天的注脚,丛丛箬竹凤尾细细四时可赏。羊肠小径于红花檵木与石楠灌木带中时隐时现,一紫一绿,一柔与一刚,凑合着勉强相宜。
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琴海到秋湖里这一段。
相比于马家洲,这一段河岸高出许多,地势也略有起伏。呆板的灌木带终于被杂草取代,紫叶李,杨梅和柚子树则取代了银杏与箬竹。河岸更是野性十足,粗大的枫杨肆意生长,簇簇芦苇点缀其中。河堤的土坡上遍生覆盆子与血水草,春日暖和,洁白小花便如片片玉蝶般栖在树丛底下。
河堤与步道之间,本土野草霸占十之八九,毛茛、马头兰、苜蓿、酢浆草、地黄和各种堇争相开花。鲜嫩黄花如蜡染,紫花与红花规模尚小,未曾拥有万紫千红的气派,却也绰约多姿,可怜可爱。低调些的,如铜钱草、车前草,旱生莲虽不开花(或花不明显,如车前草)半圆的,椭圆的,狭长的绿叶儿,总是衬托得恰到好处。
写了杂草,也写写沿途的乔木吧。
秀水行道树里我最爱樟树,又极爱春之樟,从树干树冠到花叶果实无一不爱。樟树属阔叶林,教科书里它们四季常绿,总以为没有落叶,实际樟树在春天换叶。凛冬远去之时,秀水大道上,香樟一改老实本分,将墨绿冬装换成红艳春衫,春风一撩拨,漫天红雨坠落。儿时最爱用红叶做书签,这时在路上散步,便一路捡拾,一路玩赏。
而后春樟芽苞膨胀,萌发新叶,脆生生,嫩乎乎、亮堂堂,浓绿淡绿层层叠叠,风移影动,人行其中,恍若置身无边绿海。晴空丽日,蜡质的嫩叶反射阳光,熠熠生辉,让人心明眼亮,移不开眼。若是雨天,沾染了雨珠,叶子便不堪重负低垂,越发晶莹剔透起来。修城春雨绵绵,打河边走过,烟雨中那抹绿意欲语还休,直扑眼底,竟比晴天还要夺目。
春夜和朋友步于樟桂之中,眼前土坡杂草丛生,绿意朦胧,坡顶一棵合抱樟树,树冠圆润,鲜翠欲滴。夜色昏暗,四野俱静,春樟通体散发出勃勃气息,仿佛与神相接。潜滋暗长的生命力量,一瞬间击中了我,言语匮乏,彼时感悟竟一字难言。
春日渐长,樟树新绿也逐渐转浓。这时除了形色堪赏,又增新味——樟树之花。樟树花梗纤细,花朵又极小,实在无甚看头。然而花开之时,芬芳馥郁别有一番滋味。行走于樟木之中,神清气爽。雨天花气虽不似晴天那般袭人,暗香浮动也足以动人。
日日走在秀水大道上,有时三五好友,有时两人并肩,更多时候,踽踽独行。虽不能确定生活的航向,未来尚在迷雾之中,如果还能有一点心气,我会紧紧护着不让它熄灭。
来和我一起散步吧,如果生活这个时候停住了,修城的春天正当时。
一休休休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