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房产新政终于要出台了,虽然4月6号才出细则,但媒体已经透露出大致方向。
我不是刚需,前一向还准备卖房,看到这个消息,还是挺高兴。最近是不是看我没写稿子?我只顾着在房市上晕头转向了。
先从当年单位团购房时说起,我入编较晚,是最末获得购房资格的那一批,还好抽到的签比较靠前,在一堆一楼房源里挑了个前后相对开阔的。
之后住了五六年,凭良心说,居住体验还可以。可能因为下面有架空层,一点不潮湿;虽然不能做到全天候采光,但比很多钢筋森林里的高层可能还要明亮一点;进出方便,省了电梯里的面面相觑;最妙的是,每年春天,窗外几棵紫叶李和海棠,开成姹紫嫣红的一片,坐在餐厅里吃饭,只觉得如梦似幻,忍不住要来一杯,“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的词里我最爱这一句。
缺点也有,一是窗外有个残疾人通道,走的人很少,但那几根不锈钢扶手着实显得杂乱,再就是楼上的人都从你门口过,讲八卦的时候,不能不小心一点。
另外,还有个事非关居住体验,却也让我念念于心,那就是,我听说,一楼顶楼不容易出手,万一哪天我突然需要卖房呢?不如趁没什么事时换手比较好。
今年听说楼市火爆,是换房的好时机,我打算再加点钱,换个更好的。
在某中介公司登了个记,中介小哥来到我家,一进门就赞不绝口,我家的采光与装修,都超出他的想象。看来,尽管有“一楼”这个硬伤,我这房子也是一楼里的“极品”了。我们商谈了一个价格,他帮我挂到网上,没多久,来了两个中介,都是在平台上看到消息跑来的。
这俩中介却是另一种做派,一进门就说:“你这房子怎么可能值这么多钱?要知道你挂这么贵我就不来了……”
我心想:我请你来了吗?自家的平台你看不到价钱?
又听其中一个说,你这房子交易的话只能卖XXX万元。
这个价格比我的挂价少了五六十万。我由不得勃然大怒,不只是他贬损我的房子,还在于他把我当傻子。我从年就在看房,专业看房二十年,那时你们可能都还不会打酱油呢。我手机上有包括“贝X”“安X客”在内的一大堆房产app,我可能不了解挂价的上限,对下限多少可是一清二楚。
帮我上架的小哥也有点不好意思,跟那俩人说:“你们别这样,啥价钱姐都知道。”那俩人一时无语,过了一会儿,倒带了两个客户来,还跟我商量能不能便宜一点。
便宜一点?这一点是五六十万吗?
那天下着大雨,却也陆续来了几批客户,其中有一对老夫妇,老爷子气宇非凡,据说是大学教授,难怪,一看就有点东西。老太太则惊人的漂亮,一出现时居然让我觉得眼前一亮,所谓岁月不败美人,看得出年轻时必是绝色佳人。
俩人谈吐修养都令人愉快,尤其是老太太,她眼神亲切诚恳,跟我说,这小区里有他们几个老朋友,现在年纪大了,就想和老朋友住在一起。
听她这一说,我还有点感动,我记得我年轻时看到宿舍区那些白发苍苍的阿姨,就仿佛看到自己的夕阳红。有人说不喜欢跟同事住一个小区,但是我喜欢,故人与故地,都是时间赠予的纪念品,岁数大了,故地不能重游,时常见到老面孔,就像是一次次回到过去了。
只是现在同事们纷纷从这里搬离,水往高处流,或是政务区,或是四里河、滨湖等“富人区”,到我晚年,估计这里剩不了几个同事了。倒不如现在离开得好。
但我不能把房子卖给第一个来看房的人吧?而且价格也还没谈,我不喜欢做决定,便说周末跟家人商量一下再说。
第二天,又来了几拨人,两家一来就不加掩饰地表示对我的房子的欣赏,甚至还有人问我,你这房子是不是装修后没住过?保持得这么好。
咦,现在的买家都是这种风格了吗?看来我应该对我的房子多点信心。
等大家都看完了,我关门准备离开,又有中介上门,带了一个人说是客户,给爸妈看房。不管给谁看,当然是多多益善。然而前面有位中介去而复返,说这几个人全是中介,刚才看见他们和自己的客户交头接耳,估计客户想跳槽。两拨中介唇枪舌剑,搞得很不愉快。
为什么我眼中的弃子,如今成了“红颜祸水”,我用他们的眼光回头看看这房子,好像,还说得过去。中介说,有的老人就想买个一楼,年纪大了,进出方便比啥都重要。
我真正知道我这房子的珍贵,是要到我的角色从卖家转变成买家时。卖房子的事不是差不多搞定了吗?一家有女百家求,还都是全款,买房子的事可以提上日程了。当我变成一个“买房人”,发现形势大不妙。
那些热门楼盘的销售顾问大多高冷,声称他们的房子一般人买不到,有人甚至说能买到他们房子的人“非富即贵”,我顿时觉得贫贱如我蠢动得十分猥琐。好容易有人慧眼识珠,愿意搭理我一下了,悄声对我说,你没有点那啥的亲戚朋友吗?你去“发挥”一下。
我不由感叹汉语的博大精深,“发挥”一词居然还可以用得这般精妙,但像我这样零基础的也发挥不了啊。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要么买二手房?经历过年的我知道,再怎么着,二手房还是有挑头的。但是等我打开几个卖房app,赫然面对的是一个新世界。首先我心仪的两个小区,印象中经常有十几套几十套房源挂着,现在只有三四套,要么楼层不好,要么户型十分奇葩,它们各有各的缺陷,却有一相似之处就是畸贵,随随便便就是四五万一平,大一点的,总价都要七八百万。
挑挑拣拣,终于找到一个单价4万的,总价比我那房子还是要贵上一大截,但可以咬牙扛一把,楼层也不错,只要没啥大毛病,就是它了。
到了现场才发现,南北不通透不说,客餐厅只有一扇小窗,还是缩进去的,大中午的,房间里暗如咖啡馆,想到以后要在这样的房子里吃一日三餐,预先感到人生无趣。
中介跟我说,你不要想着自住,你是投资啊,只要学区好就行。
说是这么说,万一砸手里了呢?接盘的人也要考虑自住吧。总不能这房子永远击鼓传花。说不定我就要自住,它比不远处我的老房子体验差太多了。
我又往四里河高新区看了几个盘,要么价钱高得没天理,要么就是采光或者房型不行。我一直觉得,阳光是一个房子的灵魂,住在黑乎乎的房间里我会抑郁,等我老了,阳气本来就不行,我这不是给自己挖坑吗?
据说有的区域房子相对便宜,没有涨,有的还在跌,是的,但换成你会去买个不涨反跌的房子吗?
我以前只知道卖房难,没想到买房居然也这么难,对于想置换的人来说,买房难更要命。我于是一次次重新站到我的房子里,越看越觉得哪里都好,餐厅窗外海棠花开了半个月还没有谢,中介都特地拍下来,给晚上来看房的客户看。书房的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枫树,一棵是红梅,都是我种的,红梅当初栽下去时是个梅桩,现在已经长到一米高,过年那几天,我采了一把又一把去插瓶,还送给了两个朋友。
再想到那对老夫妇,人家那样的才子佳人,都愿意在我的房子里养老,为什么我就不能?我是不是太膨胀了?这欲望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说不定一生都永无宁日。放弃豪宅梦,就是放过自己,从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很有知识分子范儿了不是吗?
我剩下那些同事,估计也跑不掉了,房价太高,大家就在这价格洼地待着吧。这又可以引用陶渊明的诗了:“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好吧,说人话,就是如果我卖了这套也买不到心仪的房子,岂不是一脚踏空?买家里有好几位都是这种情况,我要是就这么卖了,就成了他们。如果因为不作为没赚到只是遗憾,火烧火燎地跳坑里才叫痛心。
但是,这些想法真的就是我的终极想法吗?回想从前,每次我对自己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最后都错了,反而是那些咬着牙,孤注一掷的冒进后来都有很好的回报。但是这一次也会这样吗?房市总不会一直高亢吧。坊间一直传说会出政策,我会不会成为被精准击中的人?
心绪不宁的我,四处跟人商量,其中有个亲戚我跟他商量过很多事,他很负责任地给过我很多建议,我觉得他的反向准确度是最高的,老兄,对不起了哈哈哈……
并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折腾,微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