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产业功能区ldquo入圈rdq

在成都的城市产业版图中,以产业生态圈引领产业功能区建设是城市经济组织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近日,成都发布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后名录,12个产业生态圈、58个第一批次产业功能区亮相。位于青白江的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和成都欧洲产业城这三大功能区都有了新变化,除均被冠以“成都”号,还各自“入圈”。

其中成都国际铁路港位列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生态圈,成都欧洲产业城和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除分别加入到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与碳中和产业生态圈,还一同入围新型材料产业生态圈。

名称的变更,站位的拔高,再加上产业生态圈的牵引之力,为成都青白江产业功能区建设及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和新空间,助其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也加速其从老工业基地到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的嬗变。

在新冠肆虐全球,疫情反复的背景下,海运、空运运力紧张,价格猛涨,甚至出现了集装箱一箱难求的状况,也让陆运变得走俏。

今年以来,跨越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开行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截至8月底,累计开行列,发送集装箱96.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2%、40%,较去年提前2个月实现年度开行破万列。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创造着“黄金通道”价值。

“成都、重庆开行的中欧班列是国内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产业带动最强的中欧班列。”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成渝地区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其中从位于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始发的国际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1.3万列。

近年来,成都中欧班列开行量、货值、货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海外“朋友圈”也进一步扩大。

9月2日,首列搭载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货物的“成都-奥斯陆班列”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发车。至此,成都中欧班列境外站点新增至65个,辐射网络再拓展。

此次成都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成都国际铁路港位列成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生态圈,它在其中到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根据规划,成都将加快培育“在成都、链欧亚、通全球”的生产性服务集群。在塑造成都服务新品牌的过程中,成都国际铁路港则被定位为“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经济核心承载区。

换句话说,青白江成为了成都重要的对外贸易中心。而依托中欧班列通道优势,青白江目前已建立起“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

在最新公布的《“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强化成都铁路主枢纽功能”。青白江自然是肩负起成都“陆港枢纽”的重任。

如今,这个“港”发挥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大。继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之后,成都国际铁路港近期新开辟了中缅新通道这个国际物流通道。

“通过中缅新通道(仰光-临沧-成都),出口货物可经过缅甸出海口直接联通欧洲、非洲、中东及南亚各国,是目前西南地区与印度洋的最便捷陆海通道,将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南向陆海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超强“带货”能力,超前的枢纽地位,青白江近年来共吸引菜鸟、盒马鲜生、中远海运等总投资超千亿元的近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入驻,易商、安能等供应链管理企业前50强中有41家也选择落子于此。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青白江发展再添新引擎。

“成都国际铁路港推动国际供应链成链成势,助力融入双循环,也助推成都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有专家表示,如今,成都参与经济全球化、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早已离不开青白江这个关键枢纽。

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和成都中欧班列,青白江把通道和口岸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态势,集中发展临港智造和供应链产业,打造适铁适欧“两头在外”(原材料源于国外,产品销往国外)的临港产业聚集区,而成都欧洲产业城便担负起了这样的历史使命。

成都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名录显示,调整后的成都欧洲产业城成为了青白江唯一跨区域功能区,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金堂片区,而且入围了2个产业生态圈。

“此次产业功能区名录调整后,一方面,名称由青白江变更为成都,并在原来欧洲产业城核心片区基础上增加了金堂片区,更好体现了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另一方面,欧洲产业城此次被纳入新型材料产业生态圈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这将更有助于欧洲产业城聚焦新型材料优势主导产业和抢抓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助推园区现有产业优化升级。”成都欧洲产业城管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张灯表示。

据了解,自年9月获批以来,短短四年,欧洲产业城平地起高楼,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已初具雏形。目前园区标准化厂房、蓉欧智谷大楼、骨干道路、公服配套等主要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在为一部分企业提供“拎包入住”一站式服务的同时,也为打造亚蓉欧适铁临港制造进出口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件事情能体现欧洲产业城对优质企业的“求贤若渴”与魄力高效。

年,为引入华鼎国联动力电池厂这个受到多方青睐并开展竞争的项目,欧洲产业城管委会组织工作人员在40天内连续奋战,即完成了余亩土地的拆迁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满足了企业的用地需求,其满满诚意也促成了欧洲产业城首个百亿项目的最终落地。

龙头企业的落户,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纷纷布局的同时,其示范效应也吸引汇聚了其它企业和项目。据了解,成都欧洲产业城聚集康佳集团、中国巨石、浙江天马、俄罗斯比图百歌(Bitubag)等重大项目83个,总投资达亿元。

“成都欧洲产业城在发展适欧适铁产业上有着独特优势,始终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来自全球的投资者投资兴业,我们提供的‘管家式’服务也会让客商宾至如归。”张灯说道。

青白江在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发展临港产业的同时,也正瞄准未来赛道,抢占新材料、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制高点。

在最新的《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名录》中,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入围了新型材料产业生态圈和碳中和产业生态圈。

据了解,作为国家高性能纤维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功能区高性能纤维材料及复合材料赛道创新优势突出,拥有以四川高性能高分子研究中心为代表的研发创新机构,以及台嘉玻纤、丽雅纤维、玉龙化工等为代表的高性能纤维材料龙头企业。

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低碳绿色发展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目前,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新能源装备赛道在风电、水电、核电、氢能、新能源换电重卡等领域均已初步成势,汇聚了重汽王牌、天马轴承、安德里茨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和以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为代表的研发创新机构,形成了“研发—原材料—零部件—成套装备制造”完整的产业生态圈。

“抢抓碳中和发展机遇,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将加快打造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示范效应明显的全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先行区。”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作为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老工业区,青白江自年建区以来,曾因工业而辉煌半个多世纪,形成以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随着时间推移,以高耗能、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时代结束,川化股份、攀成钢等大型国企先后关停。

经历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性阵痛,近年来,青白江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国家开放大格局,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依托,重点发展临港产业集聚区,深入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实现由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华丽转身。

年4月26日,从中国四川成都开往波兰罗兹的首趟国际班列从成都青白江的集装箱中心站首发。

经过8年多的耕耘,数据显示,目前,青白江已拓展7条国际铁路通道,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联接境外65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初步形成了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也彻底改变了成都不沿边、不靠海的被动状态。

青白江正逐步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的交通枢纽,也得到了中央和省市等各层面的重视与政策支持。目前,青白江拥有全国唯一依托铁路枢纽而设立的自贸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金青新“一带一路”大港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张亮丽名片,并在年成为“成都新晋中心城区”。

与此同时,青白江区从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入手,加速高端要素资源聚集,规划建设了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欧洲产业城、成都高性能纤维材料产业功能区这三大产业功能区。通过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打造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

“随着战略地位和发展能级的不断提升,青白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这也让招商引资工作变得更有成效。”青白江区投促经合局投资营销科负责人表示,仅在年上半年,签约引进各类项目60余个,总投资近亿元,同时也发布了三大产业功能区20项场景机会清单。

据介绍,在招商引资上,除了注重高能级目标企业的引进,青白江也十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zl/8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