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日报整版刊发两山一水万亩林一湖

4月6日

邯郸日报整版刊发

《两山一水万亩林一湖两河全域景

——丛台区强力推进绿化工作纪实》

快跟小编来看看~

位于南水北调西岸的万亩生态林初具规模,西部补水工程已经通水,水系连通工程正在积极推进,紫山、大磨山等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治理成效不断显现;北湖,滏阳河、输元河沿岸绿化和景观建设积极推进,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村庄绿化美化扎实推进,环村周边、庭院、街道、空闲地、沟渠坑塘等区域一村一品、一村一景……这是丛台区推进全域绿化的丰硕成果。丛台区委书记李学军说,近年来,丛台区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围绕“两山一水万亩林,一湖两河全域景”的工作目标,持续推进“绿美丛台”建设,3年累计造林绿化4.2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特别是去年全长16.4公里、扬程米的西部生态补水工程通水运行,水系连通工程正在积极推进。今年,丛台区将在市定任务亩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多干快干,年内力争完成植树亩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和邯西生态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加快打造城市“后花园”、致力构建生态“护城河”,以优异成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紫山、大磨山区域成为自然风景区

3月24日,记者沿园博园二号旅游线一路西行,饱览两侧花海绿廊,美国红枫、紫叶李、樱桃、金枝槐等随地势高低起伏,随风漂动,让人心旷神怡。不一会儿,记者来到大磨山人工湖旁看到,满山的苍松翠柏,满山的绿,山脚下流水潺潺,人工湖旁绿树环绕,鲜花点缀,一池湖水更让人陶醉。在紫山,记者更是感觉置身山水间,置身花海绿廊。紫山、大磨山区域即邯西生态示范区丛台区片区,主要包括南水北调以西区域,占地总面积9万亩左右,总绿化面积4万多亩,绿化率45%,切实实现应绿尽绿。——位于丛台区的紫山原是一座废弃矿山。十年来,丛台区加强环境治理,关停取缔紫山附近小煤窑,整治工矿废弃地,修建紫山公园,在原来矿渣沟基础上修建库容30万立方米的紫云湖水库。目前,紫山生态修复工程栽植各类花草树木80余万株,周边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大磨山公园是在原煤矿废墟上修建的,山体周边区域占地约余亩,是一个集山、水、林、田、湖为一体的度假休闲观光区,该园区丰富的植被,多样的花草,使得这里将成为四季如画的缤纷世界,大磨山公园的落成给邯郸人民又提供了一休闲、娱乐及文化生态观光旅游的天然大氧吧。——三陵乡万亩生态林总绿化面积亩以上,目前项目区宜林土地已全部流转,已完成造林亩,春季完成剩余亩后,该区域将成为邯西生态示范区范围的森林生态防护区。——三陵乡万亩生态林总绿化面积亩以上,目前项目区宜林土地已全部流转,已完成造林亩,春季完成剩余亩后,该区域将成为邯西生态示范区范围的森林生态防护区。结合中央、省太行山绿化项目,聚焦南水北调总干渠以西区域,今年以来,丛台区进一步提升绿化档次和规模,重点建设“两山一水万亩林”。“两山”即紫山、大磨山周边绿化,紫山以东“花海绿廊”区域以及大磨山东陶庄区域扩量和提质;“一水”即西部生态补水工程,补水工程引滏阳河水至郭窑塘坝的水源建设生态水网,满足邯西生态示范区林业建设和农业生产用水;“万亩林”即三陵乡万亩生态林。该区完善邯西生态示范区范围路网建设,做好万亩生态林环路扫尾,并配合全市做好邯西大道选址和建设,全面提升邯西生态示范区生态和景观水平。

北湖、滨水绿带成为一条风景线

记者采访时看到,北湖周边、滏阳河(北环路以南段)两岸绿树成萌,一步一景,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北湖更绿,滏阳河苏里闸上下游两公里和输元河国道至中华路彩虹桥段,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据介绍,按照全市打造主城区周边百公里滨水绿带的整体部署,丛台区统筹推进辖区滏阳河(15.1公里)、输元河(7.3公里)、支漳河(5.3公里)3条河流的整治和绿化工作,规划在3条河系沿岸绿化总面积亩,往年已完成亩,今年春季准备完成亩,目前已完成亩。该区在滏阳河、输元河沿岸按照中国美院五段十二景的整体规划已全面启动,全部按照景观园林标准,预计5月底完工后将成为主城区北部的水系景观带;支漳河沿岸河堤路两侧已全部完成绿化,目前正推进河岸两侧延伸范围宜林地的绿化,春季适宜造林季节支漳河沿线绿化将全部完成。通过大力实施水系绿化,该区将进一步拓展城市居民休闲空间,改善城市周边生态,全力支撑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和顺等特色林果示范园区致富一方

连日来,和顺农业田园综合体梨花、桃花绽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密密匝匝的梨花、桃花俏立枝头,沁人心脾的清香弥漫林间,还有一批工人忙着为果树施肥、浇水。乐享田园项目位于黄粱梦镇薛庄村,流转土地亩,种植桃、梨、葡萄等经济林树种,以亲子旅游为主题,发展观光、体验、度假等为一体的文旅产业。这是丛台区建设特色林果示范园的两个成功范例。近年来,丛台区建设了一批特色种植园,在绿化美化的同时,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丛台区围绕将品牌果园、精致苗圃、康养森林、特色蔬艺打造成为市民生活后花园的基础目标,培育紫山公园、成语小镇等生态休闲胜地40多个,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今年以来,丛台区以调整农业结构、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发展高效林果产业。国道以西丘陵区域,大力发展冬枣、核桃、桑葚、元宝枫等经济型乔木,建设特色乔木类经济林基地,依托和顺农业、甘丹冬枣等优势企业,打造有机果品品牌;国道以东平原区域,重点发展优质桃、苹果等高效果品,文冠果等木本油料林以及高档花卉苗木,建设特色林果示范园区。同时,注重延长林果经济产业链条,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打造特色林果品牌,实现林果增收增效。

能绿尽绿,让生态文化成为丛台新符号

为让路、村、城能绿尽绿,丛台区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廊道绿化、城区绿化。今年以来,结合乡村振兴总体工作部署,丛台区对规划范围内61个村庄进行绿化美化,重点提高环村周边、庭院、街道、空闲地、沟渠坑塘等区域绿化水平,消除村庄内及周边裸地,形成树种搭配合理、生态功能稳定,环境效益显著、成方连片发展的绿美村庄。实施中突出农村特色,注重产业开发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黄粱梦镇、三陵乡、南吕固乡分别建设提升一条途经不少4个村的村庄绿化观摩线路。辖区每个村必须建设一条以上特色精品道路,做到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在廊道绿化方面,丛台区对高速高铁、国省干道、县乡道路原有林带进行抚育和景观提升,对道路沿线缺损树木进行补植补造,将原有退化林带逐渐提升为以长寿、常绿树种为主,乔灌花搭配的景观林带,对明显节点进行重点打造,全面提升主次干道景观效果。对新建道路林带,按照高速、国省干道绿化宽度不超过5米,县、乡道路不超过3米的标准进行绿化;道路两侧为宜林地的,按照“能宽则宽、应绿尽绿”的原则进行绿化,科学选择常绿、长寿和彩叶树种,加强培育珍稀树种,打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环郊绿带。全年完成廊道绿化亩,其中森林抚育亩,退化林修复亩。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工作,丛台区对照任务清单,基本消除主城区内裸土裸地,重点做好公园绿地、街巷、小区庭院、停车场、拆违空闲地、学校等区域的绿化改造。绿化实施中适地适树,种植适合街道和区域风貌的常绿、长寿乔灌花,提升主城区的绿化档次和水平。年内完成辖区所有老旧小区的绿化提升,各乡街实现所有空地、裸土裸地区域基本绿化到位。

下方查看往期回顾

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立军到丛台区参观考察

加强沟通对接深化交流合作!

推动丛台区项目建设学军书记召开产业新城建设工作调度会

●图文/邯郸日报

●编辑/郭沛雨

●校对/郭沛雨

●审核/张威刘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zl/8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