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好时节ldquo妈妈,什么是

身上有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907/4467053.html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是一年清明假期,这两天想必大家不是在准备踏青出行,就是在踏青的路上吧。去年春节因为疫情,我们一家子就地过年,所以清明节我们早早就做好了计划,要回去踏青祭祖。

可是当我告知小泡芙和小鱼儿,我们即将要回老家呆一个礼拜过清明时,两小只一开始欢呼雀跃,接着就开始搜集自己的玩具、书本、行李。似乎在他们看来,这次清明踏青跟平时放假没有什么不同。

也不怪他们,自从生了两小只后,每年的清明都是派爸爸or爷爷回去老家祭祖,两小只从来没参与过。他们对清明没有概念,也是情理之中。以前考虑到他们年龄小,不适合带回去祭祖,现在他们都大一点了,也是时候跟他们念叨下清明节的来历了。

说到给孩子讲传统文化,想起来一个段子,是关于孩子问父母清明节的问题。

娃问:“清明节为什么要烧纸钱?”

“这是一种传统文化。”

娃问:“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这是一种传统食物。”

娃又问:“清明节为什么要踏青?”

“因为清明节放假啊……”

“那为什么清明节要放风筝?”

“因为清明节风大!”

哈哈,没有点知识储备,还还干不了科普的活呀。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场景,萌芽我这两天花了点时间,梳理了清明节的故事,今天也分享给大家,宝妈妈路途中可以讲给孩子听喔。

NO.1

清明的来历

Enenene....故事说起来有点文绉绉,不过为了让孩子直观的理解清明节,我准备分两部分来给孩子们科普。先口头大概说下清明节的来龙去脉,再给孩子有关清明的故事视频。

口头概说: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节气,每年的4月5日前后,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古人呢会用北斗星的斗柄在傍晚时所指的方向来定季节。

那根据这个时令的指导,古人就可以开始安排作一些播种的农活了,有句谚语这样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节前后播下种子,会有不错的收获。

清明节后来是怎么从节气变为节日呢?这跟后来古代的上巳节、寒食节有关系。

上巳节是“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古人就想着用春水祛除晦气,迎接欣欣向荣的春天,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寒食节是古代传统节日,分为大寒食、官寒食和小寒食,在这3天,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

寒食节之所以后来变为了清明节,跟一个传说有关。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饿晕的时候,介子推割了大腿肉让他饱腹。晋文公发达以后,想报答介子推。

结果介子推背着老母亲躲到深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放火烧山,想把他们逼出来。但是介子推始终没有出来,不幸被烧焦。晋文公非常痛心,后悔,下令寒食这几天不准用火,食物只吃冷的。

后来寒食节的这些习俗,慢慢的就演变成了清明节,一直延续到现在。

视频科普:

N0.2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寒食节被定位清明节节日后,会有一些习俗,比如扫墓、放风筝、荡秋千、踏青、插柳等等。不过直接这么告诉孩子这些习俗,以他们的脑袋瓜子,肯定会转不过弯会问,为什么呀?为什么要做这些事?答案来咯。

不过在向孩子科普扫墓前,如果向他们进行过死亡教育的话,估计孩子很难理解“扫墓”的一系列操作。建议先把死亡教育科普了再进行下一波解说。

萌芽想做个小提醒:

一般孩子3岁前对“死亡”没有概念,更多是面对“分离焦虑”带来的情绪,他们无法真正区分死亡和分离。所以3岁前不太适合给孩子讲这个。

扫墓:坟墓经过春夏秋冬后,杂草已经很多,后人需要帮忙拔出,还要填上新土。这个习俗有两个寓意,一个是代表后继有人,另一个是把死去家人的坟墓当作他们的房屋一样进行修缮。不过现在大城市已经是墓碑,修缮这种的事可能在农村老家才能看到。

放风筝:清明时节风和日丽的天气增多,人们开始放飞风筝。放风筝时,人们仰望蓝天,看着跃动的纸鸢飞到高处,心情格外舒畅。当风筝飞得很高时,剪断或松开风筝线,代表着疾病和灾祸随之散去。

荡秋千:春秋时期就有了荡秋千的习俗,最早称作“千秋”。汉武帝的时候,荡秋千还有祝天子拥有“千秋之寿”的含义。后来成为一项大众娱乐项目,每到清明时节,就在两棵大树间,拴上麻绳,中间放一块木板,让孩子们坐上去,高高飞起,玩得非常尽兴。

踏青:这个季节,正是草木复苏,花开茂盛的时间,人们蛰伏了一个冬天,会趁这个时间外出踏青散心。公园里、大街上各种花竞相开放,确实分外热闹。像樱花、紫叶李、紫荆等等,老远闻着香味,让人格外心旷神怡。

插柳:柳树早已抽枝发芽,传说柳条有驱邪的功能,所以在古代就有编柳条、插柳条的习俗。记得小时候,总是折一些柳条编成草帽戴在头上,还会用柳条做哨子,想来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N0.3

清明节的饮食

清明节每个地方的饮食风俗不一样,像我们南南方,一般吃的比较多的是青团、艾糍、清明螺。

青团应该是吃的最多的了吧,袁枚在《随园食单》里提到过:“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就是说的青团,在过去,江南的人们家家户户都做青团。

不过北方那边很少包青团,不过会吃一些野菜,就着卷饼或煎饼吃。

除了讲这些传统故事和习俗,还可以给孩子念几首和清明节有关的诗: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想要把清明节给孩子科普透了,感觉要说的还挺多,不过也要看宝妈们啦,文化功底强大的话,可能三言两语就能讲明白了,不过像我们这种语言组织能力平平无奇的人,只能靠多看,多记了,哈哈~

最后,清明假日大家要注意防护和安全哦。

假期愉快啦

注: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

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hy/93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