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middot大导师第01期丨

王文

三月的校园有种季节式的“人间温暖”

红叶李在道旁开成白色云海

花瓣随风不断扑洒

好像不管风多大

都不能阻挡好天气就在不远处

  和刘院长约在这样一个明媚的午后,我买了两杯拿铁,走进博士后流动站,他起身,温厚蕴藉,儒雅平易,标志性的微笑让人一下子就觉得亲切,身态挺拔轻盈,阳光铺开,踌躇满志。

刘希玉

石之美有五德者曰玉,谦谦君子,终温且德。

  山东莱芜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MBA中心主任。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泰山学者。年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首位),年获得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首位),年和年各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首位),同时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软科学重大项目等,近年来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40篇。

   登高望远

身心年轻态

从学士到博士,从山大到师大,二十六载问道授业,他如今反倒是更像个年轻人,未曾磨灭骨子里的骄傲和率真。

△王文:除了工作之外您最大的兴趣是什么?

▲院长:户外运动,登山。

△王文:是有组织的那种吗?“驴友”是吗?

▲院长:严格说不算是,就是和学校的这些中年以上的老师一起,我的爱好大家都知道。(哈哈)

△王文:哪座山?

▲院长:齐长城,齐国鲁国这个分界,一般就是在这一沿线。

△王文:是那种没被开发过的山吗?

▲院长:嗯,对,都没有被开发。像咱们济南市的最高峰梯子山,你可能没听说吧,在西营往南一点。

△王文:我觉得您身上有一种教授的气息,怎么说呢,是一种学者的架子,学生们评价您是最帅院长!

▲院长:嗯,每个行业都有特点,常年做一项工作确实可能和别人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出去以后别人可能会看出来。

△王文:听说您16岁就上大学了?

▲院长:对,而且我们那个时候学制短,现在莫言不是提议,说缩短两年学制,我们比你们应该少上三年。

   教授气息

学者有身价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句话用在刘院长的教研工作中也很合适,他不仅教研结合,紧跟时代潮流,而且风格独特,灵活多样。大家对他的教学不吝赞扬,“刘老师深谙教学的艺术”,“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总是旁征博引,同学们在喝彩的同时,也不禁为自己的学识浅薄而赧颜,并生起一种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刘院长特别鼓励思维的交锋与碰撞,在他的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百家争鸣,无拘无束。他讲课不拘泥于课本,幽默风趣,酣畅淋漓,风流潇洒。

△王文:您回想一下,有没有让您记忆特别深刻的,觉得特别难的,废寝忘食的,刻骨铭心的经历?

▲院长:有。我以前是在数学系工作,做的研究主要是与数学相关,后来到信息管理学院,就是转领域这段时间比较困难,虽然人们都说计算机基础是数学,但是毕竟不一样,我还是下了功夫的,当然,转过来感觉还不错。

△王文:现在觉得转对了是吧?

▲院长:当然挺好的,信息技术刚好是蓬勃发展的时期,学生和老师都比较活跃,当然比你们艺术类要差一些,但是比数学就活泼很多,另外这个领域也比较靠近应用,与现实结合比较密切,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王文:您说起应用,现在本科阶段学的一些理论和技术,在走上社会之后,发现是脱节的,打个比方,这个软件他学的是第五代,到了公司发现都已经在用第七代了。

▲院长:这个现象存在。本科,它为什么叫本科呢,坦白说,很多课程比较枯燥,但是打基础是离不开的。比如说第七代第八代这些新兴的技术可能会更好用一些,但是往往不能解释原始理论或者这个应用的本质,所以你还是要从头打一点基础,打下好的基础才是正路,走得更远。

△王文:现在大一的小孩很困惑,他们的师哥师姐说本科毕业之所以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在课堂上学的东西都是严重滞后的,除了考研,基本上没什么应用价值。

▲院长:他们的这种观点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他们问的是那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师哥师姐,但是,如果你要问年龄再大一些的,比如说40岁,可能又有新的感受,50岁的感受可能又有一些不同。很多理论是基础,比如我学的是数学,而我现在做的是信息技术,那么你说数学对计算机有什么用呢?到底有没有用很难讲,但现在做的所有的理工科学术研究都离不开数学,包括你的音乐方面实际上也是,但是你说数学对哪门课是直接有用的呢?很难讲。

△王文:说不定到哪个关键节点上数学就是一把钥匙。

▲院长:对。

刘院长一直坚持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促进、完美结合。他要求用学术引导教学,“这算是‘教学相长’吧”,他给出这样的解释。他认为教师授课最应该注意的就是学生的需求,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去探索、去获得知识。

△王文:考研和就业如何选择,您怎么看?

▲院长:考研是一个中间过渡阶段,硕士毕业或者博士毕业最终还是要就业,无非是说你想在哪一个层面上就业,你本科毕业可以就业,高中或者不上学都可以就业。

  厌学是一个普遍现象,其实不仅是年轻人,甚至到我这个年龄,也更多的已经是一种责任,要是说纯粹爱好,那到了一定年限这个兴趣也会淡化。我说,学习就相当于一个人在提高能量,提高能量的过程就是痛苦的,不经过痛苦你就不可能提高,这是一个永恒的规律。

   人生取舍

性格决定命运

他说:授业、解惑,但更重要的,是传道。

△王文:人的一生其实是在不断的取舍过程中,您回想一下,在您过去的十年或者二十年,您取了什么,舍了什么?

▲院长:这个问题很哲学,最终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也和个人的性格、追求志向等等相关。我们这个年龄,当年面临的一个选择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我当时也是有出国机会的,但我本身没觉得国外有多好,当然,在那个年代物质方面国外比中国要好很多,但现在情况已经快反过来了,和他们聊起来,中国的发展速度是完全出乎他们意料的。事实上我们那一代出去的,做学术也并不比国内做得好,物质和精神那就看你更看重哪一个,事实上物质生活最终还是靠精神层面才能获取幸福感。当时国外的物质生活要比国内好一些,但是他们同样失去很多,比如说我们的人文环境,这种亲情和友情。

  经常有人说如果时光倒流你会怎样,我的回答是:你还是这样。因为在当时那个特定环境之下,各种因素,你仍然会选择这条道路。

△王文:您觉得有命运这一说吗?

▲院长:你可以认为是有,比如说你的个性,你的特点,你遇事总想逃避不敢面对,不能主动争取,不太想下苦功夫学习,你本身的这一些特征往往就决定了你将来的发展,这就是命运。所谓的偶然性机遇是有,但这次机遇失去了,将来还会有的,但是如果你的个性就是这样了,你可能会每次机遇都抓不住。

△王文:我觉得还真的有天分这件事,比如我,数学特别差。您觉得成功,天分和勤奋占多大比例?我压根儿不是这块料,凭勤奋会有出头之日吗?

▲院长: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非常重要。”后面这句话往往被人忽略掉。但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关于陈景润,这个人比较呆,走着走着就撞电线杆上了,有人笑话他,我认为其实这才是科研的最高境界。他一点都不呆,也不是没看见电线杆,而是他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考虑他的学术问题,是种境界,一般人很难做到。就学生而言,要真想学好,那只在课堂上学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后甚至在吃饭、睡觉的时候还要想一下,到了这个境界才真正能够做出成就,当然,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弱点,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工作和研究上,肯定会在其他方面显得有些慢,或者别人认为他什么都不知道,也没什么爱好,也没时间去爱好。成功的人看起来都怪,其实他不是怪,他只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那一件事上,这是很难得的。

△王文:天才和神经病只差那么一点点。

▲院长:对对,没错。

   和蔼慈父

心意皆拳拳

君子不器,比“技”更高的,是道,是情怀。

  懂得艺术与美的人,看世界的眼睛大约都是充满沉沉爱意的。刘院长的韵律感很好,他是理科学者,却有儒生那样的修身养德,连棱角都是温柔的。

△王文:您追星吗,年轻的时候?

▲院长:这个不行,这个不行。歌倒是也听一些,韩红、周杰伦……

△王文:周杰伦?因为古怪所以听一下是吗?(哈哈)

▲院长:现在觉得他不古怪。还有更古怪的,他算比较正常的了。(哈哈)他演的电影《头文字D》还是不错的,很自然,演得非常好。

△王文:您对大学生谈恋爱持什么态度?

▲院长:这个问题,我现在比较支持。

△王文:曾经不支持过?

▲院长:大概往前推二十年,也不能说不支持吧,那时候我对于这件事没有什么明确的态度。古人,十六岁就结婚,到了大学生这个岁数,他肯定有一个情感需求,弗洛依德不是有一套理论嘛,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心理需求如果被压抑,将来会造成人格障碍。只要学生是能够正确对待,不做一些出格的事,在这个阶段,爱情是特别纯粹美好的,不掺杂任何现实问题,否则,他们如果不经历这个阶段,直接让他到了三十岁找个人结婚,恐怕也不符合人的情感发展规律。

△王文:您女儿在厦门大学后来去澳大利亚留学,您对她的未来寄予什么样的期望?

▲院长:她个性比较独立,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她选什么专业,未来做什么行业,包括高考选文理科,都是她自己决定的。她挺喜欢文学,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理科,她考虑到将来理科专业是不是要多一些选择,我很尊重她的意愿。

△王文:那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是您帮她决定的事情?

▲院长:基本上没有。如果说她不愿意,是我硬逼着她做的事……应该是小时候学钢琴。

△王文:学钢琴您得陪着呀,都是家长先要学会,您陪着吗?

▲院长:陪一点,不过我工作比较忙,基本上是她自己练,很小,幼儿园期间。那个时候流行这个,学了几年,我看着都觉得很枯燥。最后考了一个五级吧,然后她不愿意学了,我就没强求,权当了解下音乐艺术吧。

△王文:小时候学琴的那种痛苦,真的是你们大人不明白的。

▲院长:我们当时能看出来,她说什么都不学了,但她现在长大了,反而又开始感兴趣,有时候还弹一曲。现在她听一些古典音乐,就比我们入门,能听出一些门道。音乐这东西很好,经过这些熏陶,还是不一样的。总之,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我们管不了太多,看到你们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作为长辈我们就很高兴,至于取得什么成就,全凭你们自己吧。

结束访谈,窗外海棠正好

希玉院长是潜心研究之人,可以跟他探讨真理之人

他肯花时间、精力和努力

怀着高尚而慷慨的心,毫不抱怨地去探究真相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证入实相

缺少这种程度的努力,悟境不会出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以子之言,明见事理

他是不断求索的学者

他是严谨治学的师表

他是温和亲切的长者

他是拳拳之心的慈父

秉尊严

拥气象

教人求真

心中会一直存着诗和远方

如果你有想要了解的管科的老师或者同学,欢迎您告知我们(回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fz/9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