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我希望以最朴实的方式记录下在北京住过的每个地方、经历过的每段时光、难以忘记的每样事物。有些地方,仍无言地隐匿于某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也有些地方,已经永远地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前情回顾:
《我在北京住过的地方:老君堂》
《我在北京住过的地方:分钟寺》
年11月,因为分钟寺仅剩的几个公寓很快也要被拆掉,我意识到要搬走是迟早的事情。尽管条件相对简陋,但交通如此便利又价格便宜的地方不太好找,心里其实多少有些不舍。再三考虑,反正都得搬,不如提前,以免到时过于仓促狼狈不堪。
这次我计划搬到西边离单位近的地方住,这样能减少上下班通勤的时间。利用下班和周末,沿着一号线万寿路、五棵松、玉泉路、八宝山等几个地铁站的周边找房子。在西边几乎没有遇到类似老君堂的自建楼或分钟寺的公寓的租房,所以只能选择在小区里找。
通过中介机构,我预约看了青塔小区和鲁谷村两处。青塔小区有一个二层的房间很新,但离地铁远,走路预计需要二十分钟,窗外能看到铁路,担心火车路过时会很吵;鲁谷小区的房间在一楼,户型大,一共有五个房间,住着会比较拥挤,但离地铁的距离近了一半。这两个价格都在左右,还要承担相当于一个月房租的服务费,但只需要押一付一,我可以承受得起。比较之后,我选择了鲁谷小区。
住到鲁谷小区,意味着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甚至在半年前都是不敢相信的。我跟朋友说:我用了两年时间的努力,终于搬到小区里住了。朋友说,你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很多人工作好几年都不一定能。回顾了一下,没想到我真的能在北京生活了下来。尽管进展缓慢,但通过外在的和内在的双重努力,我一点一点地在改善着生活的条件,也希望能在这个城市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安宁生活。
小区虽然不大,看起来也有些老旧,但环境并不脏乱,两排楼中间还有一片狭长的活动区域。我租到的房间在小区最里面一栋楼的一层。最初设计的三室一厅的户型是很大的,但大厅被改造成两个隔断,所以除了几乎没有剩余的空间,就连穿过走廊也需要绕两个弯才能进到里面。不过相比于分钟寺的公寓要好很多,里面的生活设施比较齐全,有公用的洗衣机、冰箱、厨房。房间里也很干净,四面墙洁白如新,地上铺的是木质地板;除了标配的床和柜子,还有一个带顶柜和两层架子的写字台,对我而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舒适的居所了。
除了价格和生活设施,这个房间最吸引我的是有一个很大的书架。这个书架镶嵌床头上方的墙壁内,最初应该是由房东本人设计的。书架共有五层,每层又分左右两个长格子,木板极其厚实。因为格子很深,每个格子可以同时放两排,这样估计下来,整个书架至少可以盛放六百本书。我有一半的书是在潘家园淘的旧书,直接从分钟寺搬了过来。另一半的书在是学生时期积累的书,还一直存放在保定。我约了Y哥和一个有车的同学,专程回了一趟保定,把书运到北京来。按照类别,我把书一本一本地码在了书架上,终于把它们都安置好。不过书架还是不够用,剩下的一小部分只好塞到了床底下。我想到一个当代诗人的话:“阅读兴趣增宽一厘米,书架可能就要增宽好几米。”
然而当这个空书架被慢慢地填满之后,我的内心也感到无比的满足。我终于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空间,同时它也是自己的书房,空间虽然不大,但在这里读书、写作已经足够。还有什么地方,比每天回到这样一个房间更令人心安?在这个始终让人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的大城市里,鲁谷小区这个临时的小租房,让我的身心得以安顿下来,也让我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在这套有五个房间的老房子里,一共住着七个年轻人,都是北漂一族。从房间的布局到日常的起居,都会给人带来拥挤的感觉。虽然主卧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但五个人公用一个卫生间,洗漱或上厕所总免不了经常撞车。长方形的厨房有两个灶台,也能容得下两三个人活动,但处于礼貌,通常都会等另一个人做完饭再进去。
正对门是个主卧,住着一对年轻情侣,从口音能听出都是东北人。女孩每天做饭、洗衣服、擦地,男孩则一进门就开始打游戏,几乎没到过厨房,但女孩很享受对男孩的照顾,他们相处得也很和谐。斜对门是两个女孩,长得都很高挑,一个性格活泼,一个沉默内向,活泼的女孩介绍说,她们都是搞技术的,刚毕业来到北京来工作。隔着卫生间的另一间是隔断,住着一个男生,因为经常不在,所以基本不太了解。另一对小情侣住在最外面的隔断,他们养了两只猫,一大一小,小猫很可爱,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经常会跑到别的房间来。
虽然大家都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舍友,每天都会碰面,也都会互相打招呼,但彼此依然保持着陌生人应有的距离和空间。仿佛在搬进来的那一刻,就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合租规定,或者说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彼此之间互相串门聊天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除非电费用完,或者需要保修某个东西,才会敲对方的门。我发现,这种私人空间正是我所需要的,因而从一开始就感到很适应。关起门来,每个人享受的是无人打扰的自由。
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小区周围都比较安静。旁边是一个小学,每天早晨广播体操的声音开始响起的时候,也正是大家出去上班的时候,因而不会形成干扰。在这个小区生活也很便利的,周围的店铺能满足基本的需求。出了小区,在马路的对面就是一排小店。有小超市、理发店、文具店、小诊所、药店,医院。菜店里有卖猪肉、鸡肉、蔬菜和水果,门口有一个小摊位卖烤冷面或手抓饼。唯一的遗憾是附近没有饭店,最近的两家饭店,需要从天桥跨越鲁谷东街,到那边的小区里头。
很喜欢“鲁谷”这个地名,第一次听到,就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仿佛这里是一个隐藏在都市里的山谷。带着好奇心在网上查询了一下。这个地名始于辽代,原名是“鲁郭”,绵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鲁谷村”这个名字,也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个偏僻的村子。实际上,周围高楼林立,崭新的马路两旁种着色彩鲜艳的紫叶李,一点也没有村子的影子。一次跟一个本地的司机聊天,得知以前这一带的确偏僻老旧,因为交通不便,旁边的远洋山水小区初建的时候,尽管房价很便宜,却很少有人愿意买。然而如今,这个高档小区的价格已高达每平米七八万。今昔之悬殊,沧海桑田,让人不禁唏嘘。
比起分钟寺,离上班的地方近得多了。尽管两头走路都需要十分钟,但在地铁上只需要坐三站,加起来也就半个小时的路程。每天早晨从七点起来,到八点出门,能在家里看整整一个小时的书。省去了长时间的通勤,加上每天持续的阅读,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在不觉间好了很多。想起朋友Y哥跟我的一句话:“在北京就是这样,想节省点时间就得多花点钱”。的的确切,往往住得离单位越近,需要花费的钱越多,这也意味着需要用钱是可以去换取时间的。那些住在城郊甚至环京地区的人们,尽管少付了很多房租,但一天中要比别人多耗费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至于花更多的钱还是更多的时间,到底哪一个更值得,对每个人而言意义是不同的。
还有更省时间的办法,是骑自行车。仿佛在一夜之间,小黄车开始盛行起来,继而是摩拜。上下班的时候,骑“共享单车”成了年轻人的一种时尚。这种自行车很轻便,只需要扫码就能骑走,而停下来只需要把锁拨上就可以,价格和坐几站公车一样,却比比等公交车更省事儿。出于方便的需要,我也手机里注册了一个账号,以备早晨晚起时能骑车赶个时间。然而,在上班需要车的时候,小区附近几乎找不到一辆车,而在下班不需要车的时候,地铁站旁却码着几十辆车。更诡异的是,有时好不容易碰到了一辆,心里暗自庆幸时,却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