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你身边的这些村庄悄悄变成ldqu

“五水共治”

建设美丽

浙南水乡

*··*

  “五水共治”,一场“重整河山”的战役!

  当治水进入第三年,

  工笔、水墨、写意、油绘……

  瓯越大地上,一幅幅“治水画卷”泼墨挥毫,缓缓展开。

  一条条昔日污染严重的河道,又重新谱写出诗情画意的五线谱。

  一批批曾经脏乱落后的村庄,正变化为人们眼中的“世外桃源”。

为你而美

  日前,我市以“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南水乡”为主题的第二届“五水共治”微新闻大赛拉开序幕。社会团体、网络达人、高校师生及市民代表等组团探访城乡河流,细细感受那些治水中展现的动人“画卷”,追寻那些村庄里发生的点滴变化。

▼▼▼

蓝天下,工笔“绘生态”鹿城区七都板桥村板桥村实现“环保梦”

家家户户

垃圾分类

  板桥村是七都岛上一个临近瓯江的村子。在村间小道上行走时,地上看不到一点垃圾,村舍整洁,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醒目的分类垃圾桶,并套上了专用垃圾袋。村里有一个厨余垃圾消纳场,采用的是日本波卡西堆肥法,只需经过一个月的发酵,厨余垃圾就能消纳成天然肥料。

  自去年起,该村严格实行垃圾分类,多户家庭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成为了温州首个“垃圾分类村”。

▼▼▼

清风中,水墨“画乡愁”“瓯”与“欧”多元素、多风格“共生”、“共长”鹿城区七都樟里村樟里村水墨“画乡愁”

海岛侨乡

梦里水乡

  而在七都岛西南侧的樟里村,河道两岸,欧式风格的建筑和白墙黛瓦的江南小院穿插交错,别具风情;一面面绘有淡雅水墨画的外墙,将樟里水乡装点得更具文化味……这里,打造出的地域与异域共存的建筑环境风貌,向游人展示了“瓯”与“欧”多元素、多风格“共生”、“共长”的形象。

  去年,樟里村着手开展河道整治,实施截污纳管、河道清淤、水墨画墙绘等工作,以此促进水乡文化发展。同时,该村有多名侨胞常年旅居在外,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很多人为一解‘乡愁’,十分愿意出资出力,为家乡建设增添动力。”樟里村村民说,如今村里环境变化越来越大,浓郁的乡愁文化随处可见。

▼▼▼

碧波里,写意“好风光”经过治理,东塘河风光美不胜收平阳县鳌江镇东塘河东塘河再现“好风光”

山水环绕

悠然自得

  初夏时节,蝉鸣虫唱,蝴蝶蹁跹,白鹭低飞;水边岸上,美人蕉随风摇曳,莲池中荷叶田田,紫叶李舒展枝桠;对岸远处,青山环绕下,零星坐落着几处农家,人烟袅袅,静谧悠然。在这片水清气净的天地中,三两好友约在一起,静静垂钓,格外凉爽惬意。

  然而,就在三年前,东塘河两岸脏乱不堪,猪棚鸭棚遍布,河水发黑发臭。年,鳌江镇投入多万元开展东塘河一期治理工程,不仅拆除了两岸猪棚,建起东塘河法治公园,还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全村实施截污纳管工程,水质从过去的劣五类提升到四类。

▼▼▼

水乡间,油绘“致富路”村庄改造后的江南水乡风景画平阳县万全镇周垟村周垟村走出“致富路”

花岛果林

宜居宜业

  走进周垟村,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河岸边一排排整齐的房舍,一弯弯随风荡漾的池水,两株百年夫妻榕隔着河流撑起了枝桠。白墙、黛瓦、绿水、古树,构成一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景画。这一切源于年开始的一场周垟村村庄改造计划。

  清三河、拆违建、全村绿化、房屋粉刷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周垟村建起了颇具特色的水乡村落和湿地公园,原本在外经商的村民也陆续回到了家乡投资发展。农业大户缪纪程承包了近亩的土地,种植瓯柑、红心火龙果;河中5个小岛,一岛种植一种花卉,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农业科技园、亲子小鸟巢乐园、赛鸽基地……周垟村的村民们正将自己的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梦从蓝图变为现实。

“五水共治”,踏石有印抓铁有痕

踏石有印

抓铁有痕

  分布在温州大地上的一座座村庄、一条条河流,在“五水共治”的号召下正焕发新生,重现昔日水乡风光。各级政府也纷纷兑现着自己对民生的承诺,还百姓一片绿水青山。

  自年以来,温州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全面打响水环境整治战役。全市累计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9个、一二级管网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个,全面消除垃圾河公里、黑臭河公里,整治重污染企业家,平阳顺溪水库等一批骨干防洪排涝工程建成投用。如今,瓯江和飞云江水质稳定在三类以上,鳌江江口渡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四类,河网整体面貌明显改善,水质逐步向好。

(记者:黄宇慧叶明茜陈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fb/7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