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树一般都长得很高,是我们这样渺小的两脚兽难以企及的高,它的花又很小,站在树底下望花兴叹的我们,只看得到树顶上朦朦胧胧一片淡紫色,像雾像风不像雨。这时候最亲民的是楝花香,它们生于高枝,却愿意下到凡尘,像春风一样细密,轻轻地告诉你:春风要走了,脾气比较火爆的台风要来了。别人都说楝花香清淡好闻,可我还是觉得楝花的香味太浓了。我把它和络石归为同类,都是香得让人腻烦的花。可巧西山馆右侧门前有一棵三层楼高的楝树,它身上爬满了络石,两位好朋友生同树,花同发,香同散,真是踩了我全身的雷点,把我炸了个稀巴烂。西山馆右侧门前的这棵楝树长得很妙,刚刚提到的络石加身是一件,与图书馆三楼比肩的身高又是一件。图书馆三楼古籍阅览室靠窗的位置,是观赏这棵楝树的最佳地点,因为它就在窗外。站在这儿,你才看得清花是以怎样的姿态在枝头盛放,还能透过花枝,以一种较为宏观的视角,看操场上白车轴草织就的青底白花地毯。每次我站在这儿,就会生发天地悠悠的慨叹。你所能抵达的高度,决定了你视域的宽度。
我们当然也要谈谈西山馆正门前最为显眼的那棵楝树。其实随园有很多楝树,大的小的,胖的瘦的,都有。楝树的种子发芽率还挺高,春天经常可以在地上发现楝树苗。楝树的叶子是羽状复叶,就是像鸟儿的羽毛那样对称,秀气好看,所以我经常能在草丛中一眼就看到小小楝们。但它们很快就会被清理掉了,毕竟这要是让它们随意发挥,那随园就没有人的容身之所了。至于已经长得老大的楝树,像西山馆前的这棵,那已经是随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这棵楝树承载了无数人的随园记忆,是值得被当作文物一样保护起来的。
我可不是瞎说的,最新一期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的封面底图用的就是这棵楝树和中大楼飞檐的合影。看看这足足占了半个版面的楝树,它挂满枝头的小铃铛仿佛在说:我是学术门面担当啊!建议大家以后投了文章,也可对着这棵楝树烧烧香许许愿啥的,日常迷信也不是不可以有啊,万一就C了呢?!楝楝不忘,必有回响啊!
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