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兰课堂植物的设计与施工一空间搭

裂变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前言#

为了将艾兰众多精品项目中的植物设计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为提升设计师们对植物空间塑造、植物施工效果的把控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特邀了公司具有十多年设计资历的植物设计团队,归纳总结出了他们在实际运用中真正效果好的、且后期易养护的植物设计经验。

本系列讲座具体内容涉及植物的空间搭配法则、植物的习性与施工维护以及在传统文化中的植物搭配与运用等等,本期就重点来讲一讲植物的空间搭配法则。

「空间搭配法则(上)」

“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树木创造空间的能力时,他们才会感到树木真正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

01

植物建构园林空间的基本方式

-围合-

-连接-

-分隔-

-覆盖-

-设立-

-地栽-

02

影响空间的植物要素

1、植物的大小体量

7米以上,高乔木(朴树、蓝花楹、榉树、栾树、水杉、银杏、香樟):构成植物的空间骨架,形成高低起伏的林冠线;

4-7米,中层乔木(桂花、天竺桂、香泡、玉兰、广玉兰、白蜡、三角枫、五角枫):围合大体空间,填充背景绿量;

2-4米,小乔木与灌木(丛生桂花、樱花、碧桃、杨梅、紫叶李、鸡爪槭、腊梅等):常作前景组合、视线焦点、对景;

2米以下,灌木组合:常常用来划分基地的质感、色彩,可以起到空间提示、开合对比、引导视线等作用。

2、外形

纺锤形:水杉、银杏、钻天杨、落羽杉等;

圆柱形:乐昌含笑、小叶桢楠、二乔玉兰、广玉兰、南洋杉;

用法:营造空间的垂直面,提供垂直感和高度感,与低矮的圆球形或展开形植物形成强烈对比。

水平展开形:香樟、朴树、蓝花楹、黄葛树、榉树、黄连木;

用法:从视线的水平方向联系其他植物形态。

圆球形:桂花、樱花、海棠、鸡爪槭、碧桃、杨梅、丛生香泡、枇杷等;

用法:调和外形强烈的形体,统一整体效果,作为视觉景观重点。

尖塔形:雪松、侧柏、云杉;

用途:与圆球形植物形成对比

垂枝形:垂柳、龙爪槐、垂枝榆;

用途:将视线引向地面,常配于河床的两旁,及地面的高处。

特殊形:造型松、油松、弯杆红枫等;

用途:作为焦点孤植。

3、植物质感

粗质型:通常由大叶片、浓密而粗壮的枝干以及松疏的生长习性。趋向赏景者,能够通过吸收视线“收缩”空间,多用于不规则景观,可在设计中作为焦点;

中粗型:具有中等大小叶片、枝干以及适度密度的植物,中粗型植物比粗壮型植物透光性差,轮廓较为明显;

细小型:具有许多小叶片和微小脆弱的小枝以及具有齐整、密集的特性。细质地植物最适合在布局当中充当更重要成分的中性背景。

粗质感的植物组合的植物景观空间具有减少空间尺度的作用,而精细质感的植物组合又使空间扩大。

4、植物的色彩与空间

(往后篇章还有详细介绍)

植物的色彩应在设计中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的作用,多考虑夏季和冬季的色彩,鲜艳的色彩不宜过多过碎,在设计中应注意对比色和深浅色的运用。

03

植物的空间垂直结构

在基础配置中常见的植物结构类型为“乔木+灌木+地被”三层结构,“乔木+灌木”、“乔木+地被”、“灌木+地被”两层结构和由单一的植物类型所组成的单层结构,当然,在重要节点也会出现四层甚至五层结构。

在介绍植物组合结构之前,首先应了解单个具体植物的高度会在空间中呈现了怎样的效果:

单层结构:主要以地被草坪为主,用于营造大草坪、花海等开敞的空间。

两层结构:

乔木+地被(草坪):通过简单的乔木层与低矮的地被或草坪进行搭配,用于表现一种简洁、通透的林下空间。适用于景观树概念、造型概念、主题林概念、色带概念灌木+地被(草坪):通过灌木与地被(草坪)的组合,实现视线的半阻隔。一般用于两个组团之间的过渡。

三层结构:

三层结构作为绿地中典型植物组团的主体形式,它相对尺度较大,同种基调植物数量较大,在中间区域成片、成线种植,形态较简洁。

四层结构:

应用于植物基调组团配置中的重点突出区域部位,通过乔灌地的多层配置,形成高低错落、色彩多变的植物景观,与基调部分形成疏密对比。

五层及以上结构:

大乔+小乔+大灌+小灌+地被(草坪):通过拨高的大乔、圆冠型小乔、不同形态的灌木组合形态的灌木组合、色彩斑斓的地被花卉进行多层次配置,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一般应用于重要节点、视线焦点、大门入口等重要位置。

04

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搭配

地形:

植物与地形结合可以强调或削弱由平面上地形变化形成的空间。

将植物置于凸地形或山脊上,能明显的增加凸地形的高度,随之增强了相邻凹地或谷底的封闭感。

相反,若将植物种植在凹地形的底部或周围的斜坡上,将减弱或消除地形所形成的空间。

道路:

①乔木自然植于路边,形成“林中穿路”的景观空间;

②竹类植于路两旁,营造出幽静深邃的竹径;

③花径:以花的姿态和色彩在路两旁营造氛围。

水体:

在水边的植物景观以保持必要的湖光天色、倒影鲛宫的景色观赏为原则。

建筑:

植物与建筑的风格协调,同时衬托建筑的高大,弱化边界,将建筑自然过渡,柔化建筑空间。

以上内容是对植物空间搭配法则的框架性总结,希望仔细阅读之后能为每位读者带来更多的收获,想要了解更多详细且实用的具体植物搭配法则,敬请期待下一期:植物空间搭配法则(下)。

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相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zp/79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