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http://pf.39.net/bdfyy/
上百人“争夺”课程的40个选课名额,多次在“全校十大最热门课程”评选中榜上有名……王菁兰老师首次开设《花卉鉴赏》课程时,并没有想到这门课今后会获得如此高的人气。
进入清华任教后,考虑到生命学院已开设课程偏重微观生物学,王菁兰开设了一门宏观生物学课程——《种子植物分类学》。由于这门课相对而言专业性比较强,其他院系的一些特别喜欢植物的同学希望王菁兰能够开设一门更具通识性和科普性的课程。于是在年春,《花卉鉴赏》首次亮相清华。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花卉鉴赏》如同王菁兰亲手种下的一株幼苗,在这五年间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01
千朵万朵压枝低
最初,《花卉鉴赏》的课容量只有40。之所以没有开放太大的课容量,一方面是第一次尝试,另一方面,同学们对花卉相关知识的需求不能只通过课堂讲授来满足,需要设置较为丰富的实践环节。第一次开课时,王菁兰就带领同学们到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花卉市场,对同学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花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我觉得第一次选课的同学有很多对植物非常感兴趣,与他们的交流对课程的改进有不小的启发。”小班教学的模式令王菁兰可以和同学们深入地交流,这次开课也给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次开课的成功,使《花卉鉴赏》的名号在清华园里渐渐传开。由于文化素质课当中同类型的课程比较少,对于校园里的植物爱好者而言,《花卉鉴赏》可能是为数不多的选择。第二年春天再次开课时,《花卉鉴赏》在预选阶段就已呈现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
逛花卉市场,同样能够增长知识
(王菁兰供图)
面对选课人数不断上升的趋势,扩容显得势在必行。有不少曾选修《花卉鉴赏》的同学参与了扩容后课程的筹备工作,当年在老师带领下走入花卉世界的他们,自己也成为了领路人。
医学院博士生靳翔宇便是其中之一。大一春季学期选修了《种子植物分类学》之后,喜爱植物的他又来到了《花卉鉴赏》的课堂。“当时课程确实相当抢手,我自己也没能选上,后来拜托同学用第一志愿才有幸‘砸’中。”
这一“砸”,也“砸”出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大四时,靳翔宇接到了王老师的邀请,便协助进行了一些课程筹备工作。当年选修《花卉鉴赏》时,实践环节就令他印象深刻。为了完成课程作业,他在校园里仔细地寻找两种十分相似的植物——早开堇菜和紫花地丁,并观察它们的不同。“如果不是这次实践,我可能完全不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而现在我甚至可以在遇到这两种植物时马上向身边的同学介绍它们。”
同在早春开放的早开堇菜(左)和紫花地丁(右)
(猫猫的日记本/FranzXaver图)
令人印象深刻的实践环节正是《花卉鉴赏》的魅力所在。想要了解植物,就必须通过观察实践,更加全面地把握不同植物的形态。实践环节能够将课上学到的术语和实体建立起联系,巩固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正因如此,虽然组织实践需要考虑人员组织、出行安全等诸多因素,王菁兰多年来也从未考虑过缩减课程的实践环节。即便是课容量由40扩大至之后,《花卉鉴赏》也依然将实践环节置于重要地位。
然而,要保证扩容之后课程的原汁原味并非易事。小班教学时,王菁兰会在周末亲自带领同学们观赏花卉,在讲解花卉形态的同时,穿插一些背景故事的介绍。而这样的授课方式,已无法应对更大容量的课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扩容之后,王菁兰和助教们在课程的筹备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首先,实践环节的组织模式进行了调整。王菁兰在实践环节中的角色由“向导”变为了“指导”,通过给同学们布置任务的形式,让同学们在助教的引导和识花软件的帮助下找到自己想要寻找的花卉。而助教在实践开始前也早已规划了清晰的寻花路线,对于沿途出现的每一种植物,都提前拍下它们的花、果、叶,准备好相关的介绍资料。最终,同学们能够看到助教“张口就来”,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任务,助教们在幕后的努力同样功不可没。
校园里的植物,细心观察之后也能有不少新发现
(王菁兰供图)
在秋季学期增开课程,同样是满足同学们选课需求的措施之一。由于春季的花卉种类远多于秋季,《花卉鉴赏》最初只在春季学期开课。为了顺应春、秋季花卉种类的差异,秋季学期的课程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春季学期,王菁兰在每一节课前会让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当周校园里的花情,包括开花的种类和所在的地点,分享给全班同学。而在秋季学期,这样的活动就无法开展。为了让同学们在秋天也能够走出课堂,王菁兰给大家讲完绪论课之后,第二次课就开始了实践环节。“正所谓‘春华秋实’,我们在秋季的课程中就会介绍各种有趣的果实形态。另外,虽然秋季花卉的种类不及春季,但也有秋季独有的特色。”
毕竟,无论季节如何变化,植物总是生生不息,《花卉鉴赏》并不会因为季节的更替而失去它的趣味性。
02
春色满园关不住
年秋季学期,《花卉鉴赏》也迎上了慕课的大潮,开始了慕课版的录制。王菁兰希望集中精力、一鼓作气完成录制工作,因此采取了“边拍边播”的模式。
录制过程中,她遇到最大的困难便是紧张的时间安排,“录制的任务就好像一直推着你往前走,只能把这部分工作摆在优先的位置,否则就无法保证每周按时上线新的课程。所以感觉当时我是在赶一个接一个的deadline。”
到摄影棚录课程之前,王菁兰都需要将课程内容重新调整,把线下课程的内容切分成适合随时观看的短模块。在制作公司完成初步剪辑之后,需要对他们搜集的照片素材进行审阅和更新。在视频剪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多次审校,以保证没有错误出现。“目前网上的花卉素材相对来说错误比较多,设计师毕竟不了解相关知识,所以素材必须特别严格地把关。”
在此过程中,靳翔宇也负责拍摄了近两百种校内的花卉作为慕课的图片素材。“清华的春天很短暂,很多植物的花期集中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有些花只在某个特定的地点才能找到,当时我就只能每天骑着车满校园溜达。这个工作总体来说比较有挑战性,但也是很好玩的一个过程,像是植物版的定向越野。”
(向左滑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