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68.html
颐和园乐寿堂的玉兰
这几天,北京到处玉兰花盛开,常见的品种有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飞黄玉兰等。《广群芳谱》记载:“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这里的玉兰指的是白玉兰。白玉兰与紫玉兰、二乔玉兰、飞黄玉兰都属于木兰科木兰属植物。玉兰别名白玉兰、玉堂春,紫玉兰别名木笔、辛夷。二乔玉兰别名珠沙玉兰,系白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酉阳杂俎》中说,唐朝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里,有黄辛夷、紫丁香。不知道李德裕家的黄辛夷,是不是飞黄玉兰。还有一种荷花玉兰,别名广玉兰、洋玉兰,也属于木兰科木兰属。我有一年夏天在昆明的路边看到过,花也是白色,但和?白玉兰相比,白玉兰是落叶乔木,荷花玉兰是常绿乔木,荷花玉兰的叶片为蜡质,花瓣比白玉兰短而开张,花的形状像极了荷花。小区的白玉兰
小区的白玉兰和紫玉兰
明城墙遗址公园的紫玉兰
明城墙遗址公园的二乔玉兰
明城墙遗址公园的飞黄玉兰昆明夏天路边的荷花玉兰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在我国栽培较早,文震亨的《长物志》中说:“玉兰是我国特产名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培育玉兰的记载。”屈原《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般来说,木兰科木兰属的植物都可以称之为木兰,既然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培育玉兰的记载,那么屈原说的木兰很可能就是白玉兰,因为白玉兰洁白芳香,正好符合屈原对高洁人格的追求。据说,汉代的皇家园林——太液池、上林苑广植奇花异木,其中,就包括木兰。南北朝时,《木兰辞》中花木兰替父从军,民间出身的女子能以木兰为名,估计那时木兰不仅栽培普遍,且深受人们喜爱。后来,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其中的女主人公名字就叫姚木兰,林语堂先生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林语堂先生对木兰的喜爱。但我那时看的《京华烟云》是林先生的英文版原著,所以可能我对人物的理解受到了我自己英语水平的限制,所以并没有感受到如林先生那样的对姚木兰的欣赏和喜爱。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取消英语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主科地位,据说引发了众多的讨论,且遭到多数家长的反对。我不知道这个提案是否合理,但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我学了那么多年英语,为学业所迫,学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我学任何科目的时间,当然也远超学汉语的时间,最后还不得不看了三年外文文献,发表了外文文章,才好不容易毕业。但我不得不承认,我的英语水平极低,英文版的《京华烟云》我前后其实共通读三次,因为我那时还为了顺便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每次都是一字一句细看,花了很多时间,但我对这部小说的领会与把握,根本不及我漫不经心浏览任何一部中文小说的一大半。林先生对英语的驾驭能力精纯娴熟,令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既羡慕又深感惭愧。但我在学习这么多年的英语后,也只能是领会小说的情节,对于欣赏小说的语言艺术,根本谈不上。任何语言,学了总比不学强,但我们为英语投入的时间或者是金钱是不是真的太多?这么玩命学英语,性价比太低!对于学习,或许不应该用眼前的得失来简单衡量,但任何投入,总得考虑最终的产出吧,否则就是盲目投入,教育的的投入也不例外。《诗话总龟前集》记载:李义山游长安,投宿旅店,适会客,因召与坐,不知为义山也。酒酣,客赋《木兰花诗》,众皆夸示,义山后成诗曰:“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坐客大惊,询之,方知是义山。(《古今诗话》《零陵总记》载《木兰花诗》是陆龟蒙所作。)以李商隐的凌云万丈才而论,赋诗令坐客大惊,也在情理之中。明末程羽文编的《百花历》中说:正月兰蕙芳,瑞香烈,樱桃始葩,径草绿,迎春初放,百花萌动。二月桃始夭,玉兰解,紫荆繁,杏花饰靥,梨花溶,李花白。三月蔷薇蔓,木笔书空,棣萼蓒蓒,杨入大水为萍,海棠睡,绣球落。程羽文是安徽歙县人,古代气候和现在不尽相同,安徽和北京气候也大不相同。北京一月的花历和他描述的出入较大。但北京二月、三月的花历和他描述的却比较符合。北京二月除了紫荆没有开放外,桃、玉兰、杏花、梨花、李花确实都陆续开放了。明城墙遗址公园的紫叶李(3月27日)
小区的杏树(3月26日)三月北京除了绣球不多见以外,蔷薇确实藤蔓缠绕,甚至开花。棣萼蓒蓒,我的理解是棣棠开放,棣棠开放就在农历三月,和牡丹差不多同时。海棠睡也是指海棠开放,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杨太真外传》记载:唐明皇登沈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在唐明皇的眼里,不胜酒力的贵妃别有一番风韵,是春睡未足的海棠。《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在唐明皇眼里,数枝千叶白莲也不及贵妃这解语花一朵。《红楼梦》中宝玉过生日,夜里大家聚在一起喝酒,抽花签玩的时候,宝钗抽到的花签题着“艳冠群芳”,旁边的诗句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史湘云抽到的花签题着“香梦沉酣”,旁边的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这说明,宝钗的代表花是牡丹,湘云的代表花是海棠,杨贵妃既有宝钗的鲜艳妩媚,又有湘云的娇憨顽皮。何其美丽可爱!张潮《幽梦影》中说:美人之胜于花者,解语也;花之胜于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香而取解语者也。但在唐明皇眼里,杨贵妃这朵解语花,既是香艳的牡丹花,同时又善解人意,不仅解语与生香兼得,且醉时是春睡的海棠花,醒时是解语的牡丹花,醒时与醉时各具情态,旖旎风流。难怪杨贵妃死后,玄宗深感佳人难再得,思念不绝,最后寄希望于方士,要“上天入地求之遍”了。杨入大水为萍,是说春天柳絮落到水里,就会变成浮萍。苏轼描写柳絮的词句“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就是指柳絮落入池中,化为浮萍。古人有一些说法,我们现在觉得很不可思议,比如,《红楼梦》中,李纨的堂妹李琦出的一个灯谜为“萤”,众人都猜不出,薛宝琴猜出是“花”字。因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所化。古时还没有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所以导致了诸如此类错误的认识,但恰恰是科学的落后,才使不少东西充满了人类的想像,从而深具情趣。试想如果古人早知道月亮上一片荒芜,寸草不生,嫦娥、桂树、玉兔更是无从谈起,那么即使是李白的生花妙笔,怕也再写不出像样的有关月亮的诗句。科学的进步对文学有怎样的影响,这是个问题。木笔书空是说紫玉兰未开之时,花蕾都是长在花枝的末端,且向上直指,像毛笔在空中书写着春天的讯息。五代十国词人欧阳炯的《辛夷花》描写了木笔书空:含锋新吐嫩红芽,势欲书空映早霞,应是玉皇曾掷笔,落来地上长成花。王维的《辛夷坞》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描写辛夷即木笔的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位于陕西蓝田的王维的辋川别墅,有辛夷坞,王维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辋川别墅的辛夷花自开自落的情景。北溟客写的《长安客》里说到王维:“僧与俗,他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同路人。在这样没有出路的夹缝里,只好把注意力加倍集中在日常生活里最微小的花开花落。”王维才高,除了被称为“诗佛”外,还是山水画的创始人,苏轼曾称赞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此外,王维也精通音乐,王维进士及第之后,被拜为太乐丞。据说曾经有人给他看一幅乐工演奏的画,他一看就说:“这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演奏到第三叠第一拍。”别人不信,于是找乐队来演奏,当奏到第三叠第一拍的时候叫乐工停止,与图画一一对照,竟然分毫不差。这音乐修养,比起醉酒的周瑜总能做到“曲有误,周郎顾”,超越太多。王维是真正的艺术家,但他同时也是官员,这就注定了他必然没有什么真正的同路人,时刻生活在夹缝中,写诗也绝对不可能像李白那样具有个性张扬的力度,也不可能像杜甫一样时刻表现忧国忧民甚至有时免不了满含对权贵的谴责。李白、杜甫为官经历都极短暂,所以写什么样的诗,比较自由,但王维不同,既要当官又要搞艺术,寻求二者平衡的结果,表现在诗歌方面就是:住在辋川别墅里,写一些山水田园诗歌。加之王维三十多岁时,妻子去世,他一直没有续娶,同时王维又笃信佛教,所以王维诗歌在恬淡中经常融入禅理,也难免掺杂着一丝落寞,这首《辛夷坞》即表达了这种情感。王维在辋川别墅和裴迪交往颇多,裴迪也写过一首《辛夷坞》: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颐和园乐寿堂的玉兰颐和园乐寿堂的玉堂富贵(干枝是海棠,刚发芽)这几天,颐和园乐寿堂的两株玉兰开得正好。乐寿堂曾是慈禧太后的居住地,院内植有玉兰和海棠,玉兰、海棠、牡丹同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玉堂富贵的意思。《广群芳谱》中说,玉兰树大则花渐小,不可不知。我有意比较了一下,颐和园乐寿堂的两株大玉兰树,花确实比一般的小树要小一些,这可能也与大树的花更繁密有关,就像一棵果树,如果果实太多,果实必然会相应的小一些,但花疏花密各有态,无论大树小树,都不影响我们观赏的兴趣,乐寿堂的大树虽富丽堂皇,别处的小树也清丽绝俗,各具风情与韵味。颐和园乐寿堂玉兰国庆节前的红色果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