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锦绣兴安我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

  翻开中国地图,聚焦祖国东北,6万平方公里的兴安盟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的深处:万木峥嵘的原始森林,碧草连天的大草原,一碧万顷的天池湖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阔画卷在这片绿色土地上徐徐展开,一曲万众一心植绿护绿的动人赞歌在这片锦绣河山里广泛流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调研时指出,保护好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是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内蒙古提出明确要求: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兴安盟余万干部群众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以传承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为理念,坚持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和招牌,作为走好高质量之路最大的潜力和优势,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污,以攻坚必胜的信心护绿,以百炼成钢的恒心发展,把重点区域绿化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抓手,把生态脱贫、兴林富民作为造福人民的依托,让青山绿水造福于兴安人民,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了新贡献。   年、年,阿尔山市、乌兰浩特市先后成功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命名,阿尔山市还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我盟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污染防治”增进民生福祉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小康必须打好打赢的攻坚战。盟委、行署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为载体,推动全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漫步在乌兰浩特市洮儿河沿岸,宜人美景吸引了众多市民拍照打卡,然而在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垃圾场,直接影响洮儿河水质。“原来河边垃圾非常多,年7月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镇村两级河长针对河道内和河道两侧的垃圾进行清理。现在,河水干净了,环境好了,附近的村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乌兰哈达镇镇级河长于雁华说。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环境,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活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如今,我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兴安蓝”保持常态;深入实施“水十条”,加大力度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确保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达到%;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和监管,不断加强涉重金属企业污染防控,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和处置,调整农业投入结构,积极推进有机肥、低毒农药和可回收地膜的使用,深入推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力量解决一些农村牧区污水横流、垃圾围村等突出环境问题,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全盟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战果,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环境治理项目项,目前已经完成项,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全盟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7%以上,7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年度平均值均达到Ⅲ类标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通过驰而不息的努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告捷!如今,天蓝、地绿、水清已经成为兴安人民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   近日,扎赉特旗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在日常监测中发现,迁徙至保护区的候鸟已达到1万余只,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余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0余只。野生鸟类对于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鸟儿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近年来,我盟共投入资金1亿余元,用于推动图牧吉保护区农牧业经营点退出、耕地草场流转、管护能力提升、生态修复治理等整改任务的落实。据生态评估及数据监测,目前,图牧吉保护区草地生物多样性每平方米可达18种。单日普查到的大鸨数量较年上升31%,达只,白鹤种群数量增加2余只。高峰期鸟类迁徙数量达20余万只。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走在乌兰浩特市钢铁大街上,马路整洁宽敞,行道树郁郁葱葱,很难想到六年前这里是乌市人不敢近距离接触的“禁区”:天空灰蒙蒙一片,乌兰浩特钢铁厂的大烟囱冒着黑烟,附近的居民楼即使紧紧闭着门窗,窗台上也是厚厚一层灰。年以来,乌钢把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树立环保要超低排放,全面达到国家标准的发展理念、确立了钢厂与城市是和谐发展的“共同体”,建设生态式工厂的发展目标。先后投入10亿元环保升级改造专项资金,以每天投资上百万元,十几天就要完成一个环保项目的速度迅速推进着环保升级改造:年,总投资万元的防风抑尘网顺利“收网”;年总库容为5万吨的敞开式焦炭储库封闭改造工程竣工;年,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硫吨,脱硫效率大于等于90%的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建成……目前,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正申报绿色企业,将进一步加快企业绿色发展步伐。   乌兰浩特钢铁厂的绿色转型正是我盟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成效的缩影。近年来,我盟将全盟国土面积44.38%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近几年未批准任何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污染项目落地建厂,连续清退污染企业22家。实施重点污染治理项目个,确保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始终维持在优良水平。   “绿进沙退”升级宜居指数   站在科右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北侧的坡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株株绿意盎然的沙棘,就像夜空中的点点繁星镶嵌在沙丘之上。这里虽然植被并未完全覆盖,但仍能联想到当初土地沙化的模样。哈吐布其嘎查党支部书记金扎拉嘎说:“以前有人调侃,说中旗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刮风时出去眼睛都睁不开,一张嘴就是满嘴的土,非常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现在中旗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位于科尔沁沙地北端的科右中旗,曾经满目黄沙起伏无边,贫瘠且荒凉,脆弱的生态环境一度成为制约科右中旗发展的瓶颈。在中央宣传部大力支持推动下,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社会各行各业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紧紧围绕“吃生态饭”发展战略,全面巩固提升生态建设成果。铁腕治沙,换来天更蓝、水更碧、空气更清新。全旗万亩沙化土地中,有效恢复万亩,恢复比例达到88.4%;森林覆盖率从年的15.43%提高到18.0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年的35.17%提高到63%,天然草原草群平均高度高出同期14.62厘米;年以来,有沙天气较历年同期平均减少21天。科尔沁沙地呈现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减少,固定沙地增加的态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部分地区呈现出“荒漠变绿洲”的景象,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乌兰浩特市北郊的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曾经是一片废弃的矿坑,当地居民以前经常在天骏山滥采石头,这里逐渐演变成为一座破败不堪、山体破损的矿石山。年4月,乌兰浩特市成为第二批国家“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开始全面启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以“微手术”“真功夫”破解“城市病”“重污染”等突出问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强力推动城市转型升级,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城市更靓,在草原深处上演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华丽转身。   天骏山生态修复及景观项目邀请国内知名设计院制定了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规划,总投资近20亿元,打造了占地近公顷的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如今通过生态修复,绵延多米的马头形廊桥、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海、依山形成的清泉叠瀑……吸引了大量游客。昔日以采石业为生的村民被吸纳成了景区的工作人员,从“采石人”转变成了“护山人”,过上了与“绿水青山”相伴的惬意日子。“景区落户天骄天骏后,我们也变成了绿化工人,不用采石,并且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如今家乡的环境得到改善,生活在这里心情变得格外舒畅。”工作人员王哲文高兴地说。   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尔山林区说:“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阿尔山市提出“宁留空白、不留遗憾”,勇当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示范者。年起,阿尔山市在林区率先实施全面禁伐,近年来完成天保工程万亩、公益林管护22万亩、封山育林万亩、植树造林3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22万亩、地质环境治理亩。相应的,阿尔山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1.2%,生态环境状况指数77.86,绿色植被率达到95%以上,不仅让阿尔山绿的底色更浓厚,更为阿尔山积累起绿色财富。   绿色已然成为引领大美兴安盟发展的主旋律,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我盟扎实推进镇村绿化工程,三年时间建设30个森林小镇、个森林村庄,完成镇村绿化15万亩,让村屯也能够被绿意环绕,让群众尽享绿色之福、绿色之美。   行走在突泉县六户镇巨兴村,只见道路两侧千树掩映、百花争芳,错落有致的杨树、樟子松、云杉、丁香球、金叶榆、紫叶李等树种变换出最美的颜色,生态宜居的巨兴村可谓是入目皆是绿,移步皆是景。最引人注目的是远处一座座漂亮的楼房,这些楼房就是六户镇巨兴村“阳光小镇”小区。“阳光小镇”项目的建成,充分体现了和谐、富裕、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过去我们村里光秃秃一片,春秋一刮大风,土顺着窗缝门缝就往屋里钻。现在可好了,我们住上了洋房,小区绿化特别好,风沙少了,我们看着这些美丽的花心情也特别好,现在幸福指数老高了!”巨兴村村民张启成老人激动地说。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近年来,我盟深入开展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建设三年行动,积极实施万顷城市森林、千亩城中草原、科尔沁沙地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围绕“两轴三圈五带”建设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构筑起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盟森林覆盖率达到32%,重点城区绿化率达到42%,天然草原植被盖度从年的53.22%升至如今的68.3%,全盟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山、水、林、田、湖、草所构成的美好的生态环境在我盟重现,成为祖国北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两山理论”引领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充分证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只要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用好这笔财富,就能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鲜明地树立起来,所有区域、所有领域、所有产业、所有行业发展都要体现坚持这一导向的要求,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盟委书记张恩惠的话掷地有声。近年来,我盟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之路”,以绿色产业、绿色产品为核心,突出技术引领、工程引领、示范引领,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构建绿色产业新格局,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努力使绿色生态成为我盟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两袋米、两头牛,红红火火搞旅游”是我盟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战略目标方向,也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经典概括。我盟是世界公认的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素有“兴安岭下米粮仓、草原深处大厨房”的称号。全盟近6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1/2是草原、1/3是森林、1/10是自然保护区,境内没有大型工业污染企业,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5%以上,水源水质无污染达标率%。对生态的保护,对自然的呵护,造就了兴安盟农畜产品绿色安全的品质。位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扎赉特旗被誉为“塞外粮仓”“绿色净土”“金稻之乡”,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首批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随着“兴安盟大米”品牌不断叫响,市场竞争力的逐步提升,已经成为兴安盟农产品的金字招牌。扎赉特“味稻”也随之名声大振、香飘四方,成为“兴安盟大米”中优质米、高端米的代表。   为减少肉羊存栏和生态减负,突泉县确定小畜换大畜、肉羊换肉牛,发展生态畜牧业发展思路,积极动员农户发展肉牛养殖业,羊减牛增态势持续推进。在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场内,近万头安格斯牛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肌肉丰满、毛发如绸。三三两两或嬉戏或静卧,哞哞声此起彼伏,格外壮观。年以来,突泉县相继建成了以天兴奶牛、绿丰泉为代表的牛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绿色优质金玉米全优饲料和安格斯牛为基础,创建兴安盟独一无二的“北纬45°雪花牛”品牌,陆续涌现出许多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及养殖基地,成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突泉县肉牛存栏总量头,奶牛存栏9头,余户贫困户通过牛产业稳定脱贫,也为非贫困户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牵着“牛鼻子”,过上“牛”日子,一个个深度贫困村,正在依托生态优势推进脱贫致富和小康建设中悄然发生着巨变。   我盟通过做强牛产业,成立“牛联体”,构建集繁育、饲养、交易、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条,打造优质肉牛产业集群:肉牛存栏82.5万头,养殖企业14家,合作社家,养殖户3.4万户,标准化养殖38.3万头。大型肉牛交易市场3个,年交易数量超80万头,年交易额78亿元,屠宰加工企业9家,年屠宰加工力30万头……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我盟肉牛产业兴旺发展。   我盟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化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绿水青山是旅游最好的资源,发展生态游是我盟最大的市场。我盟自然资源优越,拥有温泉、草原、湖泊、丘陵、湿地、火山、冰雪、沙地等多样化自然景观。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浓绿清凉、秋季色彩斑斓、冬季银装素裹,特别是有“东方的瑞士”之称的阿尔山地区,旅游业呈井喷式增长,为发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赞叹“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阿尔山的旅游业一定会火起来。”依托于得天独厚的优美风光,我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根据四时不同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和设施。年1至9月,全盟共接待国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7.07亿元,其中,阿尔山市接待国内游客.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6.31亿元。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开掘金山银山“价值”。在大力发展“两米两牛”等绿色高效现代农牧业和全域旅游业下,“兴安盟大米”评估价值达到亿元,位居全国粮食类产品品牌第三位。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科右中旗五角枫、乌兰毛都草原那达慕大会等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名片逐渐享誉国内,全盟旅游人数和收入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科右前旗林果资源丰富,该旗坚持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事业同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致力林果业向品牌化、规模化转变。目前全旗林果栽植面积达到了22万亩,亩增加收入元到多元,0多户林农借此人均增收0元以上。近年来科右前旗在乌阿一级路和省际通道沿线打造1万亩林果产业经济带,政府免费提供苗木,而产出则全部归当地果农。预计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实现万元的经济价值。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各种业态不断叠加,让前旗广大农民不再像以前那样“靠天吃饭”,而是走上了“农业+旅游”增收致富的道路。“赏花节”“采摘节”贯穿果子生长季,“全粉宴”“全鱼宴”“榆皮饸饹”等美食成为节庆时期最好“伴侣”,实现了林果由单一采摘向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的转型,让小林果发挥了“吸睛”又“吸金”的作用。如今,俄体镇白音村、大石寨镇三星沟果园成了当地网红景点,“直播带货”也成了村民们的“必修课”,一机在手就将山村农畜产品展现在网民面前。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踏上“十四五”新征程,我盟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两山理论”发展理念不动摇,对标美丽中国建设指标体系,不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我盟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内蒙古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转载自兴安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jz/5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