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木读书会走近植物

壹木自然读书会第期,由邓宏书友分享给大家的《走近植物》,以下是根据录音整理的资料。

大家好,非常荣幸来到大咖云集的壹木自然学院读书会。感谢群主林捷老师给我这样的分享机会,首先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名叫邓宏,自然名是雏菊,我是八零年生人,家乡是福建武夷山下的光泽,现在我定居天津,我也是《植物纪录社》公号的作者。我曾经是互联网人,现在是有志于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环保的实践者,并且将这个作为我下半辈子的事业。我的前半生是以追求家庭为第一要位,到了40岁,我觉得我才真正有了灵魂,那我个人认为呢,环保的源头在于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够用就好,那我正在进行的自我修炼,有进行24节气自然笔记,物种日历的绘画以及组织徒步捡拾,在行走中认识新的自己,最近我还开始养蚯蚓,求解自家厨余垃圾最小化的道路。咱们群里有好多的植物自然大咖,我只是个刚入门的小白,自问我没有渊博的植物知识分享,只是想与大家拉拉家常,一起交流如何走近植物。植物带给我什么呢?首先是伴我成长,小的时候我家有一个大院子,有七八十平方吧,里面种了柚子树、铁树和石榴树,柚子树比我爸爸年纪还大,结的柚子并不甜,所以肯定不是琯溪蜜柚,但是每年清清明时节开花,一公里以外都能闻到香味。我还记得我们家铁树之前,奶奶种了好多的大丽菊,花朵特别大特别美!石榴树之前是一颗葡萄,结的葡萄也不甜,后来伯父说会惹来长虫,也就是蛇,就把葡萄换成了石榴,所以我很早就知道石榴树上的尺蠖,这个虫子今天我才查了一下它的读音。现在想来为什么小时候我没有好好利用院子种点花花草草呢?小时候我家里还养过兔子,我和妹妹放学时会去剪草给兔子吃,兔子非常爱吃繁缕和葎草,这些都是我长大以后才知道他们的名字,还养过小鸡,鸡很喜欢吃一种花和果实长得很像菖蒲一样的,但是要小得多的草,在外地我就没有见到过了。这张照片非常神奇的,把我们家院子里的柚子、石榴、铁树都拍到了一起,但是我们家拆迁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已经没有了这个院子。这两张图一张就是蘩缕,一张就是葎草,这个葎草上面有很多小小的小刺,小的时候拔它还是很容易划伤皮肤的。那其次呢,是植物可以为我解忧,小的时候呢,学习压力很大,然后我总会在放学后在河边的绿地上,看看桥那边的夕阳,找找有没有新的花,也许是小时候看到过一大丛野雏菊无以言状的美,也为雏菊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我给自己起的英文名叫Daisy,那我的自然名就是雏菊,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几年,我特别喜欢去户外徒步,因为可以看到各种自然风景,心里沉静下来,消除工作压力,以及一个人在异乡的孤独感。哪怕在冬天草木凋零,看到那些枯枝败叶也是好的,毕竟踩在脚下的厚厚落叶仍然令我想拥抱世界。我头像的这张照片正好拍摄于十年前,是我去北京的海坨山徒步时拍摄的,背景是红桦林。海坨山顶风景绝佳,可以看到山峦起伏尽在脚下,云朵飘在半空,离天三尺三的感觉真的很大气磅礴,下山时穿过白的红的桦林看到一块儿大岩石上生长的苔鲜,逆光拍摄下楚楚动人,给我的触动不小,不亚于小时候看到的那丛野雏菊。多年以后,经历了结婚生子不甘平庸的我,想重返职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下半生的追求,生命只有一次,我要做真正令自己感受深刻的事情,我有幸接触到了环保和自然教育,我决心下半生不再飘摇,不再摇摆,深入这一领域,尽一些微薄之力。虽然呢,我很喜欢摄影,也拍了很多很多的照片,但真正的好照片不多,我觉得苔藓和这张尼泊尔徒步拍摄时的野生的一品红,是比较公认的好照片,我想这些带着植物的好照片一定有能够打动人心的温柔之处。那第三呢,是带孩子走进植物世界,我的孩子迪迪今年六岁,他很小的时候呢,我就开始带她去植物园,去公园和绿地看花识草采摘种子,他最早认识的植物是白蜡和悬铃木,因为我的公号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白蜡,那时的天津入秋了,白蜡是满树的金黄,每天接送他去幼儿园,路上总能看到悬铃木,那些悬挂在头上的铃铛,他一下子就记住了。迪迪对于采摘种子有强烈的喜爱,每天幼儿园放学都恨不得去摘,最爱的是倒地铃种子,拿了家里的花盆,到幼儿园里撒了一些,发出来小芽越长越大,眼看就要爬藤,他非常的欣喜,后来倒地铃开出了小花,结出了果实。我们常常摘的种子有牵牛花、地雷花也就是紫茉莉、倒地铃、萝藦、蜀葵、蒲公英、蔷薇、指甲花、虞美人等等,我们也经常会实践种植。我们试验过发黄豆、绿豆、红豆芽,种牛油果、种土豆、种芒果、种草莓等等,孩子对植物非常喜爱,身边常见的花草都能叫上名来,观察力也非常的细致,常常是他带我发现新的东西。那个窗台上最左边那个长长的爬藤植物,就是倒地铃非常的漂亮,它结出的果实也是像小绿灯笼一样,然后它的种子上面有个心,非常的可爱。然后还有紫茉莉,这个也是我们在户外采的种子,然后在家种的,他其实非常容易发芽,非常容易就长出来了。还有我们想种植芒果,但是最后他还是发霉烂掉了,然后种牛油果,现在是正长着非常好的,我们泡了好几个牛油果都成功了。那这个呢,是我们在海河边去行走游玩的时候,孩子发现的,他是五角枫的种子,那它就在地面上就自己就发芽出来了,我当时看到特别特别的感动,后来孩子还在公园的沙坑里面发现了发芽的白蜡,哇,我就觉得小孩儿的观察力真的就是太细致了,我自己从来平常都没有去注意过。然后他比如说吃完莲子以后,自己给它戴在手指上很有趣的样子,然后还有像我们剪了这个大象的小画框,然后带到绿地上去拍摄各种照片,这都非常的有意思。那我在日常是如何了解植物的呢?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一些方法。首先呢,只要在户外,我基本上都会拍摄植物,总有植物能引起我的兴趣,虽然北方的植物不像南方茂盛,但平常能看到的植物也是很多的,总有没见过的或者特别好看的,或者有趣的打动我。我也非常爱野花,然后不认识的花草一般是用形色来识别,形色如果识别不出来,我会用百度识图,就把照片传上去再辨别一下,如果还是识别不出来,就会最后求助群友。那比如说这个苦荬菜即将到来的小满节气,他的一候就是苦菜秀,苦菜大概指的就是这种苦荬菜。特别灿烂特别美,它开的时候也是成片生长的,所以我觉得就是这种小小的生命特别能打动我。然后我的那个画画的老师,也把它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我觉得也是非常的美的。第二点就是年我在做的一项修炼,24节气的自然笔记,这是我今年的计划,立春开始画了毛白杨的枝条,到后来画了越来越多的植物,越画越快,开始一幅画大概两三个小时,都后来就画很多的东西两三个小时,立春、雨水、惊蛰、春分都是画过的。那甚至就是一口气画了十五种花,因为当时真的是天津到处都在百花齐放的,特别美。当时是清明节,然后后来的谷雨节气呢,因为跟水特别相关,我就以这个水放在中间为一个主题,而且我参加这个自然魔法棒的一个志愿者,就是喜马拉雅那边有一个环保小故事的音频,我在提供一些稿件,那我写了好几篇关于水的环保小故事,所以对水也是特别的情有独钟。然后这个最近的立夏这个节气,因为这几天都比较忙,还没有抽出时间来把它完成,这个对我来说肯定是会延续下去的。第三点是我会更加细致的看纪录片,我曾经也没有特意的去看纪录片,看过能记住的很少,即使是现在因为时间的原因看的也不多,但我发现如果我把纪录片写进文章里,就像解说一样,能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记住一些东西。我的公号名字就叫植物纪录社,然后我在公号开设了植纪专辑,只是比较惭愧呢,没有写几篇。由BBC在年制作的《howToGrowaPlanet》中文译为种出个地球,在腾讯视频上则名为《植物之歌》,豆瓣评分9.3,她让我们了解植物的起源及生命机理,我分三篇文章把这部片子捋了一遍。那第二个片子呢,是我把德国唯美纪录片《神话的森林》,这个豆瓣高分纪录片,他用显微镜式的镜头配合慢放与视角切换,把森林12个月的零零种种细致的清点了一遍,那我记录了上级里面所呈现的植物,并且呢,也从中得到了一些Insight。比如说树林越开放就越多的动物在里面生活,物尽其用,森林里没有浪费,大自然里每个生命的目的都是繁殖啊,从这一点里面,我也在思考人类已经完全有了自主繁殖的能力,那接下来生命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追求什么呢?还有森林里的合作伙伴,这个有非常多,今天我还正好了解了一个,就是无花果和它的授粉者榕小蜂,等下到后面我会跟大家分享。还有大自然的平衡术,那如果说树林太繁茂太遮天蔽日,它会长一种虫,能够把这个很多的树给危害致死,然后使得这个森林不至于那么的黑暗,最后呢,是大火过后几天树林就长出来的植物。那第四点呢,是我打卡手绘每日一个物种,这个也类似做自然笔记,只是对象是物种日历公号每天推送的物种,这个公号每天介绍的物种都很详细,在画画的过程中了解它的特征特别棒,通过这个练习,我觉得我的手绘速度都更快了。这里面就不光有植物啦,也有动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了解一些,就是动植物的现状,以及获得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比如说这个萱草就是中国的母亲花,在这个母亲节的时候,我就用这张萱草的画分享到朋友圈,祝母亲们节日快乐。然后通过这个就是活动吧,我还了解了很多之前就完全没有接触到的物种,比如说这个星鼻鼹,他的鼻子长得这样。然后像猪牙花,这个是东北和新疆会看到的一种花,非常的美,是百合科的,然后还有像这个虾蟆花,这个也是长得特别漂亮啊,然后这些都是我之前都不认识的。可能就是说在我的身边的这个生活环境也很难看到的花,所以我觉得就是通过这样来拓展自己的视野,也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而且就是因为通过画画可以就是比较比较的印象,深刻的了解他们的一些特征。还有这个紫丁香这个物种日历推送是4月20号这个时间,天津的紫丁香已经都凋谢了,但是那一天正好带孩子出去玩儿,我就发现在一棵大的紫丁香树下,居然从地面上直接就是开出了这样的一丛紫丁香花,当时特别特别的感动,就是,大家会看到,就是最后一张图,它的那个就是花朵,都已经掉落在地上,都已经枯萎了,所以当时觉得这个特别难得。最后想说的就是格物要细致,比如这上张图的植物是紫叶李,我开始以为是北美海棠,因为叶子和树干都挺像的,后来不放心查一下是紫叶李,因为紫叶李一般叶子是紫色的,这棵树是绿色的,但因为温度的变化这叶子会变色的,因为花青素的原因,但其实紫叶李和海棠的果实是很不一样的,一种是核果一种是梨果。那核果的意思就是说它里面有一个大的核,比如说像这个桃、杏、李呀,都是这种核果,那梨果呢,就比如说像苹果、海棠、山楂这样的,就是它里面是有一颗一颗的小种子的,一般这种种子是五颗,我就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体现很不专业的一个事情啊。所以我说格物要细致,就是可能是需要从一些原理上去把握的,因为我也没有就是说特意去看这个专业方面的书,其实是有买的,但是搁置在那儿没有特意去看,所以我现在觉得就是还是要先要有理论知识。这棵树啊,就是我在天津五大道观察到的蔷薇,那它就是爬得非常高,爬到了一棵大树上,就像花的瀑布一样非常漂亮,然后他的一枝头上会长好多的这个小的蔷薇花,当时形色查询出来说他是七姊妹,后来咱们群里爱温蒂尼的这位老师,他就说这个可能是粉团蔷薇。然后呢,也发给我了一篇就是关于这个粉团蔷薇的文章,就是说它不是七姊妹,而粉团蔷薇它也有重瓣的,但是我觉得它的花蕊是好像是能直接看见的,然后我拍的那个花呢就是七姊妹,据说是他的重瓣,就是看不到里面的花蕊。那我拍的这个花呢就是好像能看到一点花蕊,但是又不是那么直接能看到的,所以,所以我也不确定他到底是七姊妹还是粉团了。所以这个格物要细致,真的就是有的时候就是好像很难完全的认定,这也需要我今后不断的精进修炼。最后呢,想跟大家就分享一下这个无花果和它对应的授粉者榕小蜂。也就是林捷老师就是刚开始发到群里,这个我是无意中,就是今天看文章发现的,我还是蛮正经的,但这个好像是植物界里面可能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情吧。就是很著名的事件啊,这个无花果呢,他是桑科榕属,他跟我们就是常见那种大榕树,他其实是一个数的都是榕属的,那就榕属的植物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它叫做隐头花序,就是他其实也是有花,我们现在也都知道无花果其实是有花,只是它花开在这个果实的里面对吧。那我们在吃这个无花果的时候,大家可能也都会注意到,它其实头上是有个小口的对吧,然后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这个花蕊呀,以及它的种子。那个种子其实他才是它的果实,无花果我还是挺喜欢吃的,特别是像无花果干,很甜很甜。然后这种隐头花序就是这个榕树啊,它其实是有自己的授粉者,因为大家想就是说它的花开在里面,一般的这个像昆虫什么的是挺难给它授粉的,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自然的进化就是这么的神奇,他会有对应的自己的榕小蜂,就是说全世界大概有种的榕属的植物,那他对应的榕小蜂几乎是一一对应的。那也就是说,意味着有种左右的榕小蜂啊,因为榕小蜂是一个统称,就是并不是某一种蜂,所有这种为榕属植物进行授粉的这种昆虫都叫榕小蜂啊,我觉得从那个图上来看,好像就有点像飞蚂蚁一样。那么这个榕小蜂,我们从一个怀了孕的榕小蜂妈妈说起,那他如果钻进的是一个雄花的话,就是无花果树,他有雌雄异株,也有雌雄同株的,那如果他钻进了是一一朵雄花的这个果实的话,那它钻进去,因为他的雄花的花柱比较短,他就有空间在里面产卵,然后孵化出来的雄蜂跟雌蜂就会在里面交配,雄蜂他是没有翅膀的,它有挖掘能力。他会帮助这个雌蜂挖开一个通道,然后这个雌蜂就能飞出去了,雌蜂的这个身材比雄蜂要大很多,好像昆虫里面很多都是这样,然后雌蜂飞出去以后呢,如果他找到的是雄花的这个果子,那他就是会继续这一循环,那如果他找到的是一个雌花的话,这个时候他身上是携带了很多的雄花的花粉的,那他如果找到的是雌花,这个雌花的柱头很长,而且它爬进去的时候,基本上它的翅膀也折断了。也可能是缺胳膊少腿的,它爬进去以后基本上没有能力再出来了,那她为这个无花果树完成了这个授粉,同时他也就殉葬在雌花里面了,所以说每一棵无花果,他其实都是包含了一个榕小蜂的尸体。这个尸体会被雌花完全消化吸收了,但听到这个悲壮的故事,还是有点为榕小蜂惋惜。以后吃无花果的时候会不会被榕小蜂的牺牲而感动呢。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林捷老师,谢谢各位群友肯花时间来听我的分享。就是这两张还忘了说,有一张就是那棵枯树的那一张呢,是海河边上看到的,然后呢,从他底下其实长出了一些就是榆树的叶子啊枝条,所以呢,能认定这是一棵榆树哇,就觉得啊,他只剩下那样的树干了,居然还又重新发芽。然后还有下面这个,小蓝色的花就是我之前没有见过,然后这次也是在海河边行走看到的,他其实就是亚麻,就是我们就是穿衣服特别喜欢的,这个布料亚麻布的原料,而且他结的那个亚麻籽就是我们吃的那个亚麻籽油的那个亚麻籽啊,所以我就觉得哇就是这样的柔弱的小花吗?真的就是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给我带来很多的感动,很多的这种生命的触动。

图文整理:汪远方

语音合成:郑文慧

编辑/排版:郑文慧壹木自然读书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jz/5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