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水利以湾塘治理绘乡村新篇

公益慈善北京中科在行动 http://m.39.net/disease/a_5972953.html

湾塘”,是当地百姓对“塘坝”的俗称。农村的湾塘大都在村里的低洼地带,或自然形成或人工挖筑,大都没有可靠的水源补给,靠雨水或冰雪融化汇集而成,每个村多则三五个,少则一两个,对涵养水源、改善人居环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连年干旱少雨,高密市“湾塘”大多已干涸,成了村民的垃圾倾倒场,从农村的靓点变成斑点,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结合农村全域人居环境治理,湾塘整治作为水利局主抓的高密市十大攻坚行动之一全面推开,全市座小水库和湾塘全部纳入。为作好湾塘治理这篇大文章,使其成为高密市产业振兴的新起点、生态振兴的新亮点、文化振兴的新标点,高密市水利局党委统筹谋划,广开思路,大胆尝试,周密部署,治理工作蹄疾步稳,成效初步显现,愿景未来可期。

坚持全域治理,不搞形象工程

为确保湾塘治理全覆盖,市水利局召开全市镇街区水利站长专题会议部署任务,要求以年水利普查数据为基础,对所有小(二)型水库、湾塘逐一排查登记。经统计,全市共有29座小型水库,个湾塘纳入专项治理,市政府办公室随即出台《高密市小(二)型水库、湾塘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整治要求、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治理工程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各镇街区成立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定期召开推进会,进行协调、调度、指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治理工作推进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治理

合理划分治理等级

依据大小、位置、功能及周边条件等设置“ABCD”四级治理标准,其中A级必须完成四项治理内容:1.彻底清除湾塘(小水库)内及四周垃圾,保持卫生整洁;2.岸周安装安全护栏和人性化警示牌;3.坡面平整并进行较高标准的绿化;4.对环绕道路统一硬化、亮化,并依托湾塘(小水库)水环境修建村民健身广场等。其余“B、C、D”三个标准以此类减“4、3、2”内容,其中D级标准为基础标准,也是最低标准。

融入地方文化特色

在统一规范标准的基础上,要求各镇街区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充分结合各村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特色,注重渲染高密三贤、莫言文学、扑灰年画、剪纸、泥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宣传等文化、风貌,实现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和文化发展的有机结合。

合理布局种养结合

水是湾塘的“魂”,鼓励有条件的村(居)通过水系联通,引水入塘,扶持栽植芙蕖、莲藕、菖蒲、浮萍等水生植物;养殖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鲤鱼等本土鱼苗;周边栽种垂柳、紫叶李、月季等花草树木,让湾塘重新焕发生机的同时,不断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坚持跟踪督导,稳步推进落实

市水利局作为主抓单位,牵头定制《高密市湾塘治理工作计划书》,按节点定期召开调度会,扎实推动治理工作落实。

01

成立15个由副科级以上干部任组长的专项督导组,每周对各镇街区湾塘整治情况督导一次。

02

每周印发一期湾塘治理工作简报,对各镇街区进行排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03

按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完成C级(含)以上湾塘治理任务的镇街区,按验收通过级别进行奖补,并颁发“美丽湾塘(水库)”标牌,对未%达到D级以上标准的镇街区通报批评、不予奖补,并限期完成。

04

将湾塘治理纳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建立每月一检查、一考核、一打分、一评议、一通报的“五个一”监督考核机制,设置群众环保监督员,鼓励农民自觉参与湾塘环境保护,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坚持共管共治,引导全民参与

建立全市湾塘治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jz/10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