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主讲人:李猛老师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它像一只万花筒,能让我们看到世界的斑斓、万物的奇妙、生活的多彩。阅读说明文,要能把握其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这既是热门的考点,也是我们必备的语文技能。
考察形式
我们来看看在中考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会以怎样的方式考查呢?
1直截了当式
题目中直接问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如年吉林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四海为家”的微塑料》中,第2题就要求考生简要概括微塑料具有哪些特性。
2拐弯抹角式
这类题目不直接提问,而是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把握了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如年天津中考说明文阅读题《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中第1题,就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说明对象。
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方法指导
这类题目做起来是不难的,只要整体把握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就能判断出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但事实上,在答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判断失误、以偏概全、重复赘余等问题。那么,如何提高正确率呢?让我们通过具体的训练,来掌握答题的技巧吧!
阅读下面短文,概括说明对象及其功能。
例文一:
神奇的瓦片
①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多年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④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⑤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选自《东南快报》)
读完《神奇的瓦片》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瓦”字是文章的高频词,文章从头至尾都在写“瓦”,既说明“瓦”的传统功能,也说明其新的功能。可见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其说明对象即为某种事物。是不是就是瓦呢?经过分析,我们知道本文说明对象是具有神奇功能的瓦——“汉瓦”。
可见,要概括说明对象,首先要分析说明的类型,这是正确答题的一个大前提。
1分析文章类型
说明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分成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顾名思义,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为某一事物,常从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方面进行说明;而事理性的说明文重在说明抽象事理,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我们要先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从大类上进行了划分,才能较为确切地去了解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这是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基础。
2把握文章标题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说明文的标题也不例外。我们学过的不少说明文其题目就交代出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蝉》等。很多时候,说明文的标题还直接揭示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例文一的标题为“神奇的瓦片”,“神奇”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要迅速地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
题为《闲话白菜》的说明文,说明对象十有八九是“白菜”;题为《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的说明对象基本上可以断定为“微塑料”。事物说明文如此,事理说明文也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前面提到的一篇说明文阅读《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它的题目也揭示出说明对象“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这样一个较为抽象的事理。来看年苏州的说明文阅读题。
例文二:
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
莫砺锋
①中国地处温带,一年四季分明。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便将四季的时间平均分配。从立冬到立春,再到立夏、立秋,都是间隔三个月。从历法的角度来看,春天的法定长度便是三个月,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三春”就是指长达三个月的春季。杜荀鹤说得更加明确:“每岁春光九十日。”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春季变得越来越短了。据气象部门统计,年南京的春季只有54天,还不足两个月。今年的春姑娘也姗姗来迟,气象部门宣布,南京从3月23日才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比历法上的“立春”(2月4日)晚了47天!但昨天(3月27日)南京的气温迅速升至27度,夏季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看来今年南京的春季会比去年更加短促!《红楼梦》里贾府的四位姑娘,分别取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即迎之,又探之,可见春尚未至,然而紧接着就来了惜之!难道在曹雪芹生活的年代,南京的春季就是如此短促,所以“金陵十二钗”中的四位贾姓姑娘如此取名?
②就自然景观而言,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然而人间贫富不均,贵贱有别,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就千差万别。春秋时代的某个严冬,齐景公身穿狐白之裘,对大臣晏婴说:“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中唐的某个酷夏,唐文宗坐在凉爽的殿阁中与诸学士联句,文宗得句云:“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者对严寒、酷暑有切肤之痛,显然不会有这种闲情逸致。所以普通人更喜爱既不冷也不热的春、秋两季,总是在盛夏酷暑时盼望着凉爽的秋天,在寒冬腊月时盼望着温暖的春天。可惜如今的春季越来越短,自然界中的百草千卉当然也就“春江水暖鸭先知”。至少在南京,春天的花卉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先后有序,而变成扎堆开放。紫金山下的梅花刚谢,桃花、樱花、海棠、紫叶李便争先恐后地纷纷开花。这几天到城东来赏花的人熙熙攘攘,大家都明白“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我曾经十分喜爱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哦,风啊,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但如今的我更想把句中的“春天”改成“夏天”,不知其他地方的读者朋友同意这样改吗?
(选自年4月4日《中华读书报》)
这篇文章题目很有意思“如果冬天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这是对雪莱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那春天还会远吗?”的化用,我们可以由题目中“夏天还会远吗”想到春天的短促。而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春天越来越短”这样一个事理。
如果仅仅是概括说明对象,分析文章类型,把握文章标题差不多就行了,可是要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我们必须深入文本,梳理文本结构,在此基础上做一些筛选、提取甚至是整合的工作。
3梳理文本结构
一篇说明文的结构清楚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基本上就明了了。让我们梳理一下例文《神奇的瓦片》的结构:
第1段从总体上概括瓦亘古不变的功能;
第2段说明瓦的功能被扩大了,进而引出“汉瓦”,交代了“汉瓦”的神奇功能;
第3段分析“汉瓦”能发电的原理;
第4段进一步写“汉瓦”的其他特性;
第5段写上市销售的“汉瓦”的系列及价格。
经过结构的梳理,我们知道第2段和第4段都在写“汉瓦”的功能,第4段是第2段的补充。整合一下“汉瓦”的功能就清楚了:除了基本功能外,还具有发电的功能,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
说明文常见的结构有三种,一种是总分式,常见于逻辑顺序为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的说明文,形式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另两种是递进式与连贯式。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说明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等。《神奇的瓦片》就是递进式结构。而连贯式多见于以时间为顺序的说明文,中学阶段常见、常考的说明文结构是总分式、递进式。梳理好文本结构,说明对象的特征基本上就明了了。让我们再来看一篇文章。
例文三:
闲话白菜
钱国宏
①白菜是南北方一种极其普通的蔬菜。别看它普通,闲暇时,弄一桌“白菜宴”,既解馋又养生。
②白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考证,自从有人类以来,它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北方有胶州白、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大毛边等;南方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里青等。
③白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菜中之王”美称。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故俗语云:“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④白菜除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之外,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古代医书《名医别录》里记载:“白菜能通利胃肠,除胸中烦,解酒毒”。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说:“白菜汁,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并说“冬汁尤佳”。
⑤白菜食法颇多,从烹调方法上看,无论是炒、熘、烧、煎、烩、扒、涮、凉拌、腌制,都可做成美味佳肴,如果同鲜菇、冬菇、火腿、虾米、肉、栗子等一起烧,还可以做出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用新鲜猪肉末制成丸子,再加大白菜红烧,这是河南地区有名的“大白菜烧丸子”。把干辣椒节过油炸,然后用醋与白菜块同炒,这是有名的“醋溜白菜”。东北有道名菜就叫“栗子烧白菜”,这道菜的特点是汁鲜味美,酥烂适口,红白黄三色相间,色、香、味兼备。此外,还有“奶汁靠白菜”“如意白菜卷”等等一系列菜肴。
⑥总之,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在东北,吃得最普遍的还是炖白菜汤和炖酸菜。东北人喜欢把白菜渍成酸菜,酸菜炖火锅、炖大骨头成为了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家常菜。酸菜炖大骨头端上桌后,香气缭绕,热气腾腾,骨头肉颤巍巍,丝丝缕缕,泾渭分明;酸菜晶莹剔透,油花闪烁,让人举箸之际,耳边油然想起东北腔席卷四方的断喝:“翠花,上酸菜!”
《闲话白菜》这篇文章运用的正是总分式的结构,先交代说明对象——白菜,总说白菜“解馋又养生”。接下来,分说白菜的特征及食法。白菜的特征在第2段、第3段、第4段的段首均做了说明——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理清了文章的结构,说明对象的特征也不难概括了。
4把握关键词语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握关键词语。说明文语段中有不少表示前后之间逻辑关系的词语,如“第一、第二、第三、除此之外、然而”等等。它们像藤条一样,牵引着我们“发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仍以例文一《神奇的瓦片》为例,在第2段中,有不少提示性的关键词。
“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这一段承接第1段而写,第1段写的是瓦片千百年来不变的功能。“但”表示转折,意味着瓦片将有新功能;“如今”与上文“千百年”相呼应,表明今天的瓦片将不同于过于的功能;“扩大化”为后文揭示其新功能作铺垫。“不仅……还”“是……更是……”这两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更是深入地揭示出“汉瓦”的神奇功能。
温馨提示
总体上来讲,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说明文阅读的基础题,难度并不大,关键是不要急于下结论,要通读全文之后,再作概括。仅仅根据标题,就判断说明对象是有些武断的。在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时候要做到表述精炼,要点全面。
微写作
阅读下面语段,简要概括微塑料具有哪些特性。
“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杨舒
①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②塑料在生活中很常见,“微塑料”又是什么?它为何引发科学家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