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文
泉城只此青绿(中)作者崔洪国“笛音古朴传风韵,只此青绿待人间”,在青绿中你会把你放进去,你成不了花海的一片花红,但那一片青绿会在不经意间就成了另一个你—不必用语言,用青绿就能表达和读懂的你。——题记中“笛音古朴传风韵,只此青绿待人间”,小区东边半山的消防通道和西边山间的松林间,以前每天早上都有爬山喊山的,时间太早了,那个时间好多人还没有起床,可能是影响到大家休息了,那喊山的声音后来就没有了。倒是周末的时候,那松林间真有了笛声悠扬地在林间穿越着,不经意就飘到我住房子的窗前了。我听过那笛声,有《春江花月夜》《月光下的凤尾竹》,虽适合夜里听,白天细细听着也是很有韵味和情调。那些松树是小区外面独有的景,小区还没有的时候,她们就环山拥抱着,依傍和守望着。这么多年了,仿佛也是不知不觉间,她们就把小区的三面青翠成了绿色的山墙和屏障。风起的时候,她们就裹挟着一层一层的松涛送来山呼海啸般的声响。西边松林外的山体处,是松树之外,密植的很多水杉、银杏、杨树和槐树,入夏了,这些树的绿色就与四季常青的松树相映着,笛声就从松林边上,越过这些水杉、银杏、杨树和槐树的枝干和叶,送过来青绿的韵律和透爽。说到水杉,还是想到泉城公园的水杉林。其实泉城公园是最能代表济南夏天青绿的地方,水杉也是最能代表济南夏天青绿的树种。所以,就在今天,立夏后的第二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妻子还是驱车去了泉城公园,去看泉城公园水杉还原给泉城的一片青绿。舜耕路中间的绿化带里,有园林工人正在修剪着一丛一丛的冬青,那些冬青是路的中间隔离护栏,冬青的中间是一棵一棵的紫叶李和月季,紫叶李花期早就过了,叶子发着浅紫色的光。冬青被那些工人修剪得错落有致,整整齐齐。那些正在开着的月季就从那些青绿的冬青中间挺直了腰杆昂首立着。红色很鲜艳,但在夏日的那些青绿中,已不是那般得耀眼夺目了。毕竟,这个城市,苍翠和青绿已然成了这个季节该有的叙事和主场。泉城公园有一片很茂盛的水杉林,刚刚下过几天的雨,林中氤氲着清淡的雾气和露气。天晴了,虽然不是深冬和开春的那种深蓝,也不是入秋的那份碧蓝,色彩是浅了些,但色调与那些绿色的水杉还是非常搭配。那些水杉长得非常高大,树形与银杏和杨树相似,但叶片如松树的叶片一般,又尖又长,比银杏和杨树叶子的椭圆和圆形更多了锋芒。树下的草甸也都绿成厚厚的绿毯,把地表覆盖得严实无缝了。一条一条的步行小路就从林间和那些绿毯中伸展出来。这样怡人的时光里,自然有很多和我一样在家耐不住寂寞和清静的人跑了出来,融入到这让人心醉的青绿中,随心所欲的享受这春光刚去,夏日初到,还没有扎下脚跟的宜人和清爽。暖暖的阳光从水杉的顶部照射下来,在水杉林中投下斑驳陆离的影。水杉随了风吹晃动着高高的枝干和细叶,阳光就把枝干和细叶晃动的影绘成各种形状,有的像遮阳伞、有的像柳叶刀、有的像心心相印、有的像小桥流水,在瞬息万变中,那些形状又交汇、叠加、错落成另外的一些图案和光影。倘若你是一位有心的人,在那样的影像中,让你想象的翅膀纵横驰骋,很多影像就成了富有逻辑结构和情节叙事的故事,任你怎样去想,都能想出这个城市无数的风物和人情。想想之间,这一片水杉林就让一个城市的青绿有情有意,多姿多彩了。这与那些月季、牡丹、海棠、蔷薇的姹紫嫣红赋予你的意象和思辨又大不一样了。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壹点号风过林梢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