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奏响,一阙春宴花事,是看来忘却腊前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m.39.net/pf/a_6670968.html

虽然,在立法上,春天早就来临,但我们总要看到纷纷扬扬的花开盛宴,才会真正从心底承认春的存在。

哪怕,还是乍暖春寒,哪怕,还有春雨寒意,心头已经伸出一枝春来,粉粉嫩嫩的,柔柔媚媚的……

至于,这吹响春之号角的花,该由谁来代言?这往往是没有公论,就仿佛迎春花顶着“迎春”的名字,但因为往往长在道路的不起眼处,存在感到底是弱了点。

可能,还是得归功于现代化城市的审美,一旦紫叶李开花了,关于春的界定也就尘埃落定了。因为,它的美,在于“出名要趁早”,在于一棵也能开出气势,在于一旦撞入我们的视线就挪不开眼……

偏偏,紫叶李的每一朵都是小小的,即使努力开到最盛,也不过五毛钱硬币大小,可是架不住花多势众,又是极其淡雅的粉色基调,映衬在周遭灰头土脸的背景中,它不是春,谁是呢?

这种与紫叶李邂逅的惊喜感,是对于春意召唤的回应,正如宋朝杨万里在《晓霜过宝应县三首》中所写的诗词:

落木枯林一夜苏,枝枝头头糁琼酥。看来忘却腊前景,一色李花三月初。

一个“糁”字特别传神,这小小的李花可不是就像琼酥挤挤挨挨在一起嘛!

就是这样,紫叶李仿佛有魔法,在它开花之前,它的蓄势待发是全然不惹人注意的,深紫的树干与枝芽花苞,潜伏在周围的暗沉里,而后突然一夜之间就迸发出春天的明媚。

只这一眼,之前所忍耐的,漫长、寒冷而单调的腊月之景,就已经在脑中淡去了,明明苦捱良久,却再也想不起来了……

于是宋朝的管鉴就在《浣溪沙》中表达了更浓烈的感情:

秾李花开雪满空。缟裙香袂俨春容。艳妆一笑喜相逢。拟倩清歌留白日,且扶残醉殢东风。好迟留处却匆匆。

大约,无人能抵抗与紫叶李花的“喜相逢”吧!如此齐整而纷繁的春荣,岂可等闲视之?

所以,需要清歌一阙,需要清酒一杯,才所谓不辜负。

只是,今天的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却只能“匆匆”,急急忙忙拿出手机拍几张特写,或以一树紫叶李花为背景自拍几张,就已经是极有诚意的了。

杨万里应该是对李花情有独钟的,“堆成李花雪”,“李花半落雪成堆”不仅赋予李花独立的“雪”之喻,更赋予了李花一种抽象的神韵之美。

如何赏李花才对?他在《李花》一诗中这么说:

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莫学江梅作疏影,家风各自一般般。

至少,在杨万里的诗中,李花是独立的,是生机勃勃的,是美不胜收的,而不是如在他人诗词中,桃李总是分不开。

朱敦儒说

“桃李花开春昼长”

刘禹锡说“山上层层桃李花”、“同醉城东桃李花”、“池边绿竹桃李花”,张舜民说“红白桃李花”……

然而实际上,我们很少看到李花桃花开在一起的,而且开花的时间,李花还是早于桃花的。都是粉色花系,若比在一起,桃花见艳,李花就见白了……

待到紫叶李盛极而落,其他花者,如樱花、海棠、春红梅……才开始反应过来,在春光中争艳,而此时的李花已然是功成身退,零落如雪,漫漫飞扬……

吕岩在《渔家傲》中说得好:

二月江南山水路。李花零落春无主。一个鱼儿无觅处。风和雨。玉龙生甲归天去。

莫遗憾,因为花事盛宴正浓,而再见,已是来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iyelia.com/zlhy/10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